本報記者 桂小筍
2022年以來,強制退市的相關規定正逐步將一些上市公司從資本市場淘汰出局。同花順數據顯示,目前有227家公司觸及退市預警線。
對此,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許家武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解釋,按照2022年1月份修訂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強制退市主要分為交易類強制退市、財務類強制退市、規范類強制退市和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四大類。2022年以來,陸續有公司因觸碰紅線被強制退市,說明資本市場強制退市制度正在嚴格執行中。在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的大背景下同步推進強制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持續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
21家公司踩中2條以上退市紅線
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公司公告了終止上市的相關風險。例如,*ST艾格因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而觸及交易類退市;退市新億由于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發的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ST長動在發布年報之后提示,股票存在終止上市的風險并停牌。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公司踩中的退市紅線不止一條。例如,除*ST艾格之外,*ST東電、*ST濟堂、*ST中新目前的股價也低于1元,且*ST中新最新市值不足3億元。
從財務類指標紅線來看,*ST東電、*ST長動、*ST中新2021年凈利潤虧損,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同時,*ST東電、*ST長動、*ST中新2021年期末凈資產為負值。*ST長動和*ST中新被出具非標意見。
觸及規范類退市風險和重大違法類退市風險兩條紅線的企業較多,有超過百家。綜合同花順數據來看,有21家公司踩中了2條以上的退市紅線,風險極大。
有投資機構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提及,近年來,投資環境發生變化,此前“炒小炒差”的風氣有所改變,而對于一些明顯“回天乏力”的上市公司,投資人的態度明確,不會再去賭未來的借殼預期,而這也是一些基本面較差的公司在二級市場被投資者用腳投票,最終出現面值退市危機的原因。
重回資本市場并非易事
“此前,上市公司屬于‘稀缺資源’,且劣質公司不能有序退出,導致很多資金熱衷于炒概念、炒殼,而不是遵循價值投資的理念,導致需要資金發展的優秀公司得不到資本市場資金的支持。這種嚴重扭曲的市場形態,對于資本的合理配置,對于經濟的健康發展,對于促進社會公平都是極為不利的,用制度讓‘良幣驅逐劣幣’十分重要。”許家武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上市公司退市數量的增加,同時結合不斷加強監管處罰力度,說明我國證券市場法治化建設的步伐正在加快,在充分保護投資者權益的同時,堅決將質地不好的上市公司出清,從而為實體企業上市融資提供廣闊的空間和良好的資本市場環境。
被強制退市之后,想要重回資本市場并非易事。許家武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滬深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規則均有專門的章節規定被強制退出上市的上市公司可以重新上市,但都規定了嚴格的條件,并需要按照嚴格的程序來進行審核。
“滬深兩家交易所上市規則同時規定,上市公司因觸及欺詐發行強制退市情形,其股票被本所終止上市的,不得在本所重新上市。因此,除了情節極為惡劣的欺詐上市情形外,這些被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只要集中精力做好主業,或者通過破產重整擺脫沉重的債務負擔,或者進行資產重組置入優質資產,從而切實改善生產經營狀況和企業質量,證券市場的大門依然是為它們敞開著的。不過,退市后重新上市的機會雖然存在,但總體還是非常艱難的。”許家武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227家踩到相關紅線的上市公司中,重大違法類紅線觸及的企業占比較多,占比接近一半。在這些出現重大違法行為的上市公司中,如何保證審計機構等第三方機構的勤勉盡職,也是資本市場近幾個月以來的熱門話題。
許家武坦言,第三方機構必須嚴格按照執業規范要求員工,要求上市公司,而不應遷就上市公司的訴求。“對于券商、律所和審計機構來說,面對監管部門不斷強化退市規則、出清劣質上市公司的新形勢,需要更加嚴格自身的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約束,不斷提高自身執業能力和水平。”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