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釗 李如是
9月8日,國瑞科技和恒寶股份兩家公司發布公告稱,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以下簡稱“《告知書》”)。兩家公司均涉嫌參與專網通信虛假自循環業務且公司定期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國瑞科技和恒寶股份表示,向廣大投資者致以誠摯的歉意,敬請投資者諒解。公司將認真吸取經驗教訓,加強內部治理的規范性,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并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維護公司及廣大股東利益。
對此,北京博星證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首席投資顧問邢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要不斷提高公司經營質量,在鞏固核心業務的基礎上,加大產品創新力度,筑牢提質增效護城河;同時,要提高法律法規意識,加強合規風控管理。
往前回溯,2021年5月份,上海電氣首次披露87億元應收賬款存在無法收回的風險,此后*ST凱樂、*ST澤達、合眾思壯等多家涉及專網通信業務的上市公司相繼爆雷,專網通信騙局浮出水面。
據會計審計資訊平臺會計雅苑分析,“專網通信案”中涉及的專網通信業務是沒有業務實質的虛假自循環。以開展專網通信業務為名,虛構生產業務流程,相關業務只有合同、單據、發票配合走單和資金流轉,沒有實物交付。通過產業鏈之間安排好的通道公司經過多道流轉后又回到同一控制下其他公司,形成空轉循環貿易業務。去年年底,與該虛假業務相關的多家上市公司都收到了證監會下發的《立案調查書》,部分公司立案調查工作尚在進行中。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參與專網通信業務所反映的問題主要是對其業務實質的理解和控制不足,以及過于追求短期業績而忽視了合規性和長期發展的重要性。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市場的公平性和投資者的權益,需要嚴肅對待、采取有效措施。”
國瑞科技從事多網狀云數據處理通信機加工購銷業務,公司于2021年8月28日發布公告稱,針對上述專網通信業務計提信用資產減值損失1.48億元,計提資產減值損失9844.63萬元。此次公告顯示,2019年起,國瑞科技開始開展專網通信業務,涉及的上下游公司中,部分公司開展的專網通信業務由隋田力控制。
恒寶股份2023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專注于金融科技、物聯網、數字安全和數字化服務領域,致力于為銀行、通信、政府公共服務部門、防務、交通和先進制造等領域提供金融科技、物聯網和數字安全及數字化服務整套解決方案。
《告知書》顯示,證監會查明,恒寶股份及其子公司江蘇恒寶智能系統技術有限公司在恒寶股份前任董事長(已去世)洽談及決策下,自2016年12月份起從事隋田力主導的專網通信業務,即“特種通信物聯網業務”,共執行了21個批次,涉及3家客戶和8家供應商。2019年8月份,時任董事長、總裁錢京認為該業務不可控且毛利率低,決定停止,逐步退出。2020年10月份起恒寶公司不再從事該項專網通信業務,前期款項也已全部收回。
最終,證監會擬決定,責令恒寶股份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500萬元罰款;對恒寶股份時任董事長、總裁錢京給予警告,并處以200萬元罰款;對恒寶股份時任董事、副總裁、財務總監徐霄凌和恒寶股份時任董事會秘書、副總裁陳妹妹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50萬元罰款。
證監會擬決定,責令國瑞科技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200萬元罰款;對國瑞科技時任董事長酈幾寧,國瑞科技時任董事長、總經理龔瑞良,國瑞科技時任財務總監陸國良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60萬元罰款;對國瑞科技時任董事會秘書王東、國瑞科技時任財務總監任增強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50萬元罰款。
公告顯示,國瑞科技通過參與專網通信自循環業務,2020年虛增營業收入約2.26億元,虛增利潤總額4025.77萬元,占利潤總額的49.68%。恒寶股份2017年虛增營業收入約1.61億元,2018年虛增營業收入約7.43億元,2019年虛增營業收入約3.99億元,2020年虛增營業收入約5959.03萬元。公司總計虛增營業收入已超13億元。
隨著“專網通信案”的調查進入尾聲,如何避免相似騙局出現成為事件反思的關鍵。柏文喜認為,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提高治理水平、加強監管力度、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以及加強社會監督。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市場的公平性和投資者權益,推動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