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目前共72家財險公司披露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從梳理的情況來看,72家險企中,有44家實現盈利,占比約六成,實現凈利潤71.05億元。其中,實現過5億元凈利潤的公司有3家,分別是陽光財險、中華聯合、國壽財險。
有28家財險公司凈利潤為負,合計虧損39.26億元。其中,虧損超過2億元的公司有4家,分別是浙商財險、燕趙財險、國任財險(信達財險)和安心財險。
本報記者也從保監會獲悉,2月6日,中國保監會在北京召開2018年全國財產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會議指出,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清醒地認識到財產保險行業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八大方面:
一是產品背離本源。有的產品設計偏離保險本源,片面突出產品的理財特性。有的產品違背保險原理,承保投機、賭博風險,定價沒有遵循精算原理,產品結構同質化問題也很突出。
二是經營管理激進。行業風險意識不強,沒有把風險識別和風險管控能力作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導致發展偏離方向,個別公司的資金運用、資產負債匹配、流動性管理面臨巨大挑戰,對整個財險行業也帶來負面影響。
三是市場競爭失序。車險市場以高費用為手段開展惡性競爭的問題尤為突出,個別公司把賠付率下降帶來的改革紅利異化為競爭的本錢,導致車險費用水平居高不下。
四是經營數據失真。市場有些公司存在承保理賠數據虛假、經營費用虛假問題,有些公司存在償付能力虛假、資本信息虛假等問題,嚴重損害投資者和廣大消費者利益,也導致監管政策難以落實到位。
五是公司治理失效。有的公司決策機制缺乏制衡,內部股權斗爭激烈,嚴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董事會不了解保險業發展規律和公司經營情況,無法起到對管理層的指導和約束作用。
六是合規意識淡漠。突出表現為少數公司對依法合規經營的要求根本不重視,總想打監管政策的擦邊球,重視市場規模,輕視市場規范,追求私利不顧公司和公眾利益,游走在違法違規邊緣。
七是公司內控薄弱。有的公司核心內控制度不健全,運作機制和流程不完善,沒有形成一套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機構的有效運作機制和運作流程,導致公司經營穩定性差。
八是激勵機制扭曲。有的公司沒有充分運用科學考核機制引導員工樹立理性競爭理念,僅僅將經營費用與保費規模密切掛鉤,沒有將效益指標作為重要考核內容,造成公司盲目擴張保費規模,從而容易積累風險。
數據來源:各財險公司官網;制表:蘇向杲;備注:由于各財險公司數據口徑披露不一致,利潤表如有誤差,請聯系證券日報微保險公眾號。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