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縱觀行業,年內持牌消金機構人事變動消息不斷。今年以來,已有20家持牌消金機構董監高等重要職位出現變動。分別是招聯消金、晉商消金、捷信消金、上海尚誠消金、陜西長銀消金、北銀消金、小米消金、哈銀消金、內蒙古蒙商消金、重慶螞蟻消金、唯品富邦消金、錦程消金、蘇寧消金、杭銀消金、中信消金、中銀消金、北京陽光消金、海爾消金、湖北消金、廈門金美信消金。
以目前開業的30家持牌消金機構來看,已有超六成消金機構高管調整。其中,董事長成多家持牌消金機構換人的熱門職位。比如,1月5日,廈門金美信消金董事、董事長林晟的任職資格獲批;4月1日,深圳銀保監局核準招聯消金董事、董事長劉烈宏的任職資格獲批;4月28日,上海尚誠消金董事長楊嶸的任職資格獲批;5月5日,晉商消金董事、董事長上官玉將任職資格獲批等等。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9日,已有皖能電力、贛能股份、建投能源、廣州發展等4家火電企業披露了三季度業績預告。從財務數據來看,4家火電企業業績悉數同比扭虧或預增。
對此,排排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是因為今年夏季多地出現持續性的極端高溫,帶動用電需求大幅增長,火電企業利用率和發電量都得到了提升,疊加電價處于高位,因此火電企業營收明顯改善;二是成本端受益于長協煤的保供穩價帶來的結構性降本,利好火力發電企業盈利提升。
縱觀近五年,滬市上市民企快速發展,數量迅猛增長,市值翻番。2017年至今,滬市民營上市公司數量從722家升至1401家,增長近一倍,占滬市公司總數的比例也從半數左右提升至接近三分之二,增加約12個百分點。目前,滬市民企市值總規模約18萬億元,五年間實現翻番。
近年來,在資本市場融資支持下,以及經濟轉型、結構升級大背景下,滬市民企銳意進取,不斷實現突破,在推動建設制造強國、助力發展綠色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滬市民企持續加碼研發,科研投入轉化成果顯著,已經成為科技創新生力軍。
【中國證券報】
貨幣政策與每一個家庭、每一家企業息息相關,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最重要的就是守護好老百姓手里的錢袋子,不讓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不值錢了;讓廣大人民群眾分享國家經濟發展的好處,收入穩步增長。”人民銀行指出,這也是中國人民銀行法賦予貨幣政策“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的法定目標。
近年來,我國立足國情,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管住貨幣“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同時,發揮好貨幣政策總量調節和結構調節的雙重功能,前瞻性加強跨周期調節,有力促進穩增長、穩物價、穩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
加大創新投入 提升盈利能力 改革取得新成效 央企高質量發展奮楫爭先
按照國務院國資委部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要確保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這場為期三年的改革大考即將“響鈴收卷”。作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和“壓艙石”的央企,一份份彰顯高質量發展的“答卷”陸續交出。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改革成效不斷顯現,央企尤其是上市央企,盈利能力得到提升、激勵機制更趨健全、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發展能力和企業價值逐漸凸顯。
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步入收官期,多家央企宣布已完成三年行動主體任務,陸續交出的改革答卷顯示,央企在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效。
【上海證券報】
有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當前穩經濟、穩投資的背景下,今年若提前下達部分明年新增專項債額度,最快或在11月下達,預計額度和去年的1.46萬億元基本持平或略高一點。
近期,各地陸續召開2023年專項債項目儲備工作會議。例如,湖南張家界要求進一步梳理項目清單,把握工作重點,聚焦城市污水處理、老舊小區改造、園區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等領域,認真策劃包裝專項債項目,推動專項債項目儲備工作與全市發展實際銜接得更加緊密。
今年6月,證監會發布《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明確了代銷機構應滿足的相關條件。招商證券、中信證券、廣發證券、銀河證券等15家券商符合個人養老金試點的相關條件。
據了解,不少券商正全力籌備個人養老金產品代銷業務,并于近日初步完成制度設計、團隊組建、系統搭建和聯調測試等工作。
A股“打新”賺錢效應逐漸回歸。10月19日,滬深兩市共有4只新股上市,無一破發,其中一只新股中一簽最大浮盈可達1.26萬元。上述4只新股收盤漲幅均超過20%,其中卓創資訊的漲幅最大,達62.35%。昨日盤中,卓創資訊股價一度摸高55.28元,較發行價上漲超過84%。若按此價格計算,中一簽卓創資訊可賺1.26萬元。
近期,A股市場整體有所修復,板塊輪流反彈,之前趨冷的新股與次新股板塊也逐步轉暖。自此輪大盤探底回升以來,次新股板塊整體漲幅超過9%。個股方面,在10月11日至10月19日期間,歐晶科技(未開板新股)漲幅接近翻倍,微電生理漲超80%,弘業期貨漲超60%。
【證券時報】
截至10月19日,滬市上市公司中已有217家披露了2022年三季度報告、業績預告和快報等業績信息。證券時報記者初步統計,其中民營企業136家,占比超過六成。已披露三季報的滬市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穩健,超九成實現凈利潤正增長。其中,廣匯能源、上機數控、雙良節能等民營企業實現營收、凈利潤雙雙翻番,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縱觀近5年,滬市上市民企快速發展,數量迅猛增長,質量穩步提升。2017年至今,滬市民營上市公司數量從720余家升至約1400家,增長近一倍,占滬市公司總數的比例也從五成左右提升至接近三分之二。目前,滬市民企市值總規模約18萬億元,5年間實現了翻番。經營業績穩中有升,營業收入從5年前約4.3萬億元升至9萬億元,年復合增速20%;凈利潤從約3100億元升至約5700億元,年復合增速17%。
10月19日晚間,粵水電(002060)公告稱,公司作為牽頭人的聯合體中標“稔平半島至大亞灣供水工程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EPC)”項目,中標價為5.04億元,其中公司承擔的工程施工任務金額為4.87億元,施工工期740日歷天。
聯合體其他成員還包括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南華巖土工程有限公司。前者負責設計任務,后者負責勘查任務,粵水電承擔施工任務。項目建設內容為建設供水管線全長約27.7千米(含頂管長度約20.3千米)。
10月19日,證券時報記者從相關券商處獲悉,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結算”)完成了首輪個人養老金行業平臺對接驗收測試工作,首批約7家券商參與測試,以頭部券商為主。
一家參與測試的券商相關人士表示,中國結算將測試結果單獨反饋給了各家券商,驗收測試通過的市場參與機構,可以向中國結算平臺申請測試報告,測試報告將作為券商上線養老金業務的必須材料之一。
近期,完成2022年第三輪集中供地的城市數量持續增多,流拍率明顯降低,不少上市房企拿地積極性有所提升。業內人士表示,得益于各地供地策略適時調整,流拍率保持低位。受去年低基數影響,四季度土地市場成交額或同比回升。
10月17日,天津完成今年第三輪集中供地。本次供地共推出建設用地17宗,總規劃建筑面積約為130.8萬平方米,起始價合計98.856億元。其中,涉宅用地15宗,商服用地2宗。最終,17宗地塊全部成交,土地出讓金合計98.98億元,16宗地塊底價成交。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