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2023年進入倒計時,12月20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重要提醒——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確認即將截止。同時,今年的個人養老金繳存截止日期也僅剩10日。若要享受2023年個人養老金投資抵稅政策,需要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繳存個人養老金。
不過,記者在近日的采訪中發現,不少投資者仍糾結要不要參加個人養老金,在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選擇上也有些糾結。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仍有必要進一步明白個人養老金制度設立的初衷和目標,盡早行動是為了享受復利回報。同時,投資個人養老金產品要堅持長期投資,通過時間來熨平波動,投資者很有可能獲得良好的回報。
截止日期還剩10天
2024年度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確認截止日期為2023年12月31日,稅務部門提醒,符合相關規定的居民個人,請在規定時間前通過個人所得稅App進行信息確認。
此外,根據相關規定,納稅人參加個人養老金可以享受稅收優惠。納稅人可以通過個人所得稅App采集個人養老金繳費憑證并生成個稅扣除信息,并將此信息推送給單位,在每月發放工薪時稅前扣除,也可以在匯算清繳時扣除。
隨著截止日期的臨近,不少投資者更加糾結于要不要參加個人養老金或是否繼續繳存資金,也有部分投資者糾結應該投資什么樣的個人養老金產品。
“制度一推出來我就參加了,第一年頂格購買了12000元的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昌女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但令她比較失望的是,第一年雖然省了一點稅,但本金卻虧了十多個點。“比較打擊信心,但又覺得明年的投資收益應該會更好,很糾結。”她表示。
陳先生告訴記者,去年在朋友的推薦下參加了個人養老金并存了一些錢,今年糾結是因為考慮到自己剛30歲,買房結婚等人生大事尚未落定,今后需要用錢的地方多,而個人養老金賬戶里的錢必須等退休之后才能領取。
事實上,昌女士和陳先生的心態頗具代表性。養老金融50人論壇副秘書長張棟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中國養老金融調查2023顯示,在養老金融產品特征偏好方面,被訪人最看重的是安全穩健,其次是跑贏通脹和附加養老服務。“這說明投資者既希望風險低又希望收益高。”張棟表示,第一年的低收益甚至是負收益影響了部分投資者對穩健性的追求,降低了獲得感。同時,也有部分投資者既希望解決長期的養老問題,又希望滿足當前的流動性需求。
據張棟介紹,調查顯示,從個人養老金賬戶投資情況來看,投資者選擇從高到低分別為養老儲蓄(28.55%)、專屬商業養老保險(25.1%)、養老理財(23.86%)和養老目標基金(21.5%),整體來看,首尾相差并不明顯。而從只繳存未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的群體來看,排在首位的原因是不知道個人養老金賬戶的資金還需要進行投資,其次是不知道如何投資。
應堅持長期投資理念
在投資者糾結情緒的背后,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業內人士認為,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出時間尚短,部分投資者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養老理念的轉變需要時間,復利的價值也還需要進一步被認識和證明;人們的參加熱情還需要持續的調動以及一個激發的契機,提高個人養老金的投資收益率至關重要。
美國信安金融集團養老金融專家、孫博博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個人養老金屬于養老保障體系一部分,主要目標是幫助解決養老資產積累。因此,目前政策要求投入到個人養老金賬戶的資金退休后才能領取,屬于長期資金,同時其流動性和靈活性比較弱。對于個人而言,從全生命周期去考慮養老資產儲備問題非常重要,越早為養老做準備,成本越低,享受復利時間越長,資產增值效果越顯著。因此,投資者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養老金長期增值和流動性的關系。
在完善個人養老金制度方面,有業內人士建議,為打消參加人的疑慮,可以探索一定的靈活性,例如,當參加人罹患重大疾病時,若有需要,可以領取個人養老金等。
同時,此前業界呼聲較大的是,進一步提高稅收優惠額度。不過,在張棟看來,目前這并非限制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的關鍵因素。因為從調研來看,個人養老金繳費比例雖高但繳費額度偏低,僅14.21%的調查對象頂格或接近頂格繳費,這說明投資者的支付意愿或支付能力才是關鍵。
他表示,要提高投資者的支付意愿,非常直接和有效的辦法是提高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投資收益率。對于投資者來說,投資收益是獲得感、是養老錢,也是繼續繳存和購買的動力所在。盡管開局之年收益欠佳,但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能接受短期波動,將目標鎖定在更長周期。“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一個契機激發人們的熱情,做大個人養老金規模。”張棟表示。
對于投資者不知道如何選擇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的問題,業內人士表示,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投資理念和追求目標。若追求穩健投資,厭惡波動,保險和儲蓄產品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能接受短期高波動、長期高收益,基金和理財則是可選投資標的。不過,最重要的是,投資個人養老金產品應堅持長期投資理念,才可能獲得長期的回報。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