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鵬
近期,我國股市出現大幅調整,各方都在探究其中的原因。筆者認為,每個中國本土的大型投資機構都應該是股市“國家隊”一員,擔當起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責任投資的職責使命,共同維護市場穩定。
有人認為,“國家隊”資金不斷推升藍籌股,而不買入中小創股票,導致其他投資者遠離該部分股票,這降低了整個市場的活躍度;還有人認為,管理層要求信托業務、資管計劃等去杠桿,實施股票質押新規,導致大批資金退出市場。也有人認為,是新股發行造成了股市下跌。他們同時擔心,市場有可能進一步惡化。
這些說法有沒有道理呢?筆者認為,股市出現如此幅度的下跌,與上述觀點中提到的一些因素有關,但上述說法并不正確,帶有很大的“自由發揮”的特點。這是因為,所謂“國家隊”,一般是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中央匯金公司、地方政府管理的養老金、中國證金公司等。這些機構的投資偏好是相對保守的,他們的價值取向就是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并且由于是國家隊,還要承擔責任投資的使命。這決定了他們的投資常態就是選擇藍籌股。當然,藍籌股也不可能一路漲上去,也必然有漲有跌。上證50股票、上證180股票在上漲一個時期后,出現一定調整是正常的。
中小創股票持續下跌,首要原因是,其在2015年上半年達到了較高的價格水平,有內在調整的要求。中小創股票總體處于調整狀態,是各方博弈的結果,而不是一方投資者決定的。還應看到的是,在長達兩年半的調整中,仍然有一部分中小創股票表現亮眼,以較好業績和較高成長性吸引資金入駐。目前,更多的中小創股票正顯露出投資價值,也必將成為資金向往的洼地。
當然,由于中小創股票盤子小、流動性較差,指望大型投資機構大手筆、“全局性”地買入中小創股票是不現實的。大型投資機構繼續選擇藍籌股將成為常態。特別是在我國股市進一步開放,國際投資者參與度提升的情況下,這一格局將更加鞏固。
有人提出,“國家隊不能只護上證50股不護中小創”,提議“國家隊”資金去推高中小創股票,這種想法是荒唐的。“國家隊”既不是其他市場主體的“對手”,也不是其他市場主體的“救生員”。“國家隊”也是市場主體,他們同時必須是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責任投資的踐行者。“國家隊”必須有堅定的投資目標,有穩定的投資風格,不是“救火隊員”。
由于證金公司具有“運用市場化手段調節證券市場資金和證券的供給”的職責,其投資取向更受關注。但是,“國家隊”不應也不僅僅是證金公司,而是包括中央匯金公司、全國社保基金、地方政府管理的養老金等。同時,不僅具有國有資本背景的大型投資機構,所有中國的本土大型投資機構,都必須履行遵紀守法的義務,擔當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責任投資的職責使命,共同維護市場穩定,為其他投資者樹立樣板。
2016年3月份以來,新股發行逐步實現常態化,這有助于全市場的預期穩定,有助于引入源頭活水,是投融資機制更加順暢的表現。同時,監管也是常態化的,鼓勵長線資金入市也是常態化的。新股發行并非近期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推進信托業務、資管計劃等去杠桿,實施股票質押新規,目的是防范化解市場風險,在操作上已經做出了過渡性安排。可以進一步優化安排,減少不必要的震蕩。同時,也要防止個別主體以此為借口,制造市場動蕩。
中國股市發展到今天,確實需要在體制上進一步突破,需要激發和凝聚更多更大的新動能,也需要進一步進行結構性調整。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方針已經明確,即“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2016年3月份以來,證監會忠實履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指示批示精神,堅持融資常態化、監管常態化、鼓勵長線資金入市常態化,市場的波動率降低、投融資功能進一步優化,成績有目共睹。
我們也要看到,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仍然是主流機構不夠強大,長線資金在市場中駐留的比重、駐留的期限都還遠遠不夠。鼓勵長線投資的相關制度體系還不夠完備。要進一步健全機制,讓更多本土大型投資機構成長壯大起來,成熟起來。同時,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加強金融穩定發展的協調機制,各個主要財經部委都來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共同管理資本市場預期,齊心協力解決資本市場發展難題,市場形勢就能夠越來越好。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