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向杲
紛繁復雜、讓投資者看得云里霧里的銀行理財產品過往業績展示,終于迎來統一自律規范。近日,中銀協下發《理財產品過往業績展示行為準則》(下稱“準則”),對銀行理財過往業績的展示規則進行規范。
準則將影響大量銀行理財機構和眾多個人及機構投資者,一經發布便引發廣泛關注。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披露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共265家銀行機構和30家銀行理財公司有存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5.34萬億元,投資者數量1.04億個。
在筆者看來,準則的適時發布,將使銀行理財市場亂象得到遏制,并將推動市場長期穩健發展。
首先,“報喜不報憂”亂象將從根本上得到治理,投資者迎來更加規范、透明的理財環境。過去,部分銀行理財機構在展示歷史業績時,只“截取”凈值表現良好的歷史區間展示給投資者,以吸引投資者購買理財。比如,某權益類銀行理財近3年凈值虧損30%,但近3個月凈值上漲10%,銀行理財機構可以選擇展示近3個月的凈值表現,不展示近3年凈值表現,而這種展示方式并不能揭示該理財產品真實的收益率和風險全貌。
由于此前監管部門對過往業績展示無明確規定,因此,“截取”區間業績展示的方式被不少銀行理財機構采用,這種易誤導投資者的行為也經常被詬病。對此,準則明確提到“不得刻意選擇性展示理財產品特定區間或部分區間的過往業績”,這有利于充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銀行理財市場健康發展。
其次,過往業績可比性提升,倒逼銀行理財加強投研能力。可比性提升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過往業績與業績比較基準可比性提升,準則提到“如同時展示理財產品過往業績和業績比較基準,應當將過往業績與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對比展示”,這有利于投資者評估業績比較基準的參考價值和理財公司的投研能力;二是準則要求公布過往業績計算方法,并規范了不同運作期限的理財產品業績展示規則,這大幅提升了不同銀行理財機構的同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可比性。整體來看,不同維度收益率可比性的提升,倒逼理財機構提升投研能力,用實實在在的業績贏得客戶的信賴。
三是準則的部分要求對標公募基金,有利于銀行理財機構在大資管時代提升競爭力。雖然準則的部分要求和監管部門對公募基金的要求趨同,但考量到銀行理財的特有屬性,兩者的規則并不完全一致。自2022年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正式迎來“凈值化”以來,其經營模式逐漸“公募化”。不過,準則發布之前,相較公募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在過往業績的信息披露上相對寬松,這不利于銀行理財長遠發展,此次準則的發布,不僅有利于推動銀行理財機構規范經營,還有利于推動不同類型的理財機構良性競爭。
總之,準則的發布充分揭示理財產品“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信義義務特征,既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又推動銀行理財機構規范經營,同時促進銀行理財市場健康發展。
11:49 | 央行宣布:明起,下調個人住房公積... |
11:25 | 九江銀行智能風控項目成功入選“NI... |
11:25 | 山河智能電動液驅剪叉系列產品全面... |
11:24 | 電廣傳媒文旅板塊“五一”接待游客... |
11:21 | 吳清:支持優質中概股回歸內地和香... |
11:19 |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將支持資本市場兩... |
11:17 | 吳清:業績差的基金必須少收管理費... |
10:25 | 央行最新公告!5月15日起執行 |
10:25 | 吳清: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 |
09:51 | 重磅!降了! |
09:51 | 吳清:今天就會發布! |
09:14 | 機器人引領工業變革 科創板公司為...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