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經濟數字化轉型離不開與之相適應的數字金融生態。銀保監會始終堅持審慎包容的監管導向,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穩妥開展金融科技應用和模式探索,”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日前在“第十五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如是說。
“目前,以‘云物大智’(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正成為引領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先導力量,科技與金融的結合日益緊密,”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金融數字化轉型也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為提升監管能力,銀保監會先后建立了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1104)、檢查分析系統(EAST)、銀行風險早期預警系統(睿思系統)等,加快監管數字化步伐。
梁濤表示,近期銀保監會又制定了信息化建設中長期規劃,抓緊推動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整合監管數據信息系統,優化監管流程,運用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監管判斷的前瞻性、有效性,對金融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風險真正做到“看得懂、穿得透、控得住、管得好”。同時,將結合金融數字化轉型趨勢,建立完善相關監管規則體系,繼續加強對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合作的監管。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般而言,科技賦能的作用一方面是幫助金融機構開展更多元的業務,拓展更大范圍的客戶;另一方面是進行風險管控,通過識別、分散、轉移等手段幫助金融機構降低風險。“當前金融機構數字化水平發展速度不同,科技雖然能夠幫助一家金融機構降低風險、提高收益,但有時候是通過風險轉移而不是降低來創造利潤,所以一家金融機構的逐利行為就可能帶來整體風險的迅速擴大。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監管層的這一表態是非常必要且及時的,這也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穩步發展提供外部保障,”盤和林說道。
對于當前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的合作模式,盤和林認為主要分為內部建立、外部合作以及共建。內部建立包括不同業務崗位自建科技崗和建立獨立科技子公司,外部合作是將科技公司的產品用于自身的運營中去,相當于一種外包項目,共建則是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更加深度的一種合作。
“對于金融機構自身而言,大型金融機構有能力進行內部建立,這有利于掌握核心競爭力;而外部合作則更加適用于小型金融機構,轉型速度快,針對性強;共建模式兼具前兩者的優勢,可以看作是未來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合作的一個方向,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能夠有效打破不同企業的合作壁壘,更好地將金融與科技做結合,”盤和林表示。
蘇筱芮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深化發展的今日,依舊需要清醒地認識到,金融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的同時自身也存在風險,如不加以識別與防范,將會釀成無法預估的后果。具體而言,既有金融風險也有科技風險。首先是非法金融活動的風險,以創新之名行非法集資之實,例如ICO等,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對非法金融的打擊力度;其次是技術風險,例如信息安全、隱私泄露等,需要從頂層設計方面加快立法立規的進度,從源頭上扎緊監管的籬笆。
(編輯 孫倩)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