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璐
剛剛進入12月份,就有兩家A股公司發布了被立案調查的相關公告。12月1日,*ST左江公告稱,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次日,羅欣藥業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因涉嫌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證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從今年證監會立案調查和處罰情況來看,資本市場強監管嚴監管信號持續釋放。
首先,立案調查數量明顯增加。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2月3日,今年以來,141家上市公司(含已退市公司)發布147份公司及相關方被立案調查的公告,同比增長47%。
其次,立案調查原因更加豐富,嚴監管覆蓋面擴大。除了傳統的信披違法、操縱市場、內幕交易以及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等,今年的立案調查原因中,罕見地出現“涉嫌擅自改變募集資金用途”。實際上,根據新證券法規定,發行人擅自改變募資用途,最高處以500萬元罰款,直接責任人員最高處以100萬元罰款。
最后,查處力度、速度明顯提升。今年以來,操縱市場、短線交易、違規減持的立案調查數量明顯增多,涉及公司分別有8家、13家和7家,去年同期僅4家、3家和1家。尤其是減持相關新規實施后,證監會對“頂風作案”上市公司股東毫不手軟,責令其回購或對其立案調查。事實上,證監會對違規減持立案調查趨于常態化。
全面加強監管,是金融市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主要任務之一,也是資本市場重點工作之一。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加強資本市場監管,“零容忍”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是維護市場“三公”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根本要求,也是活躍資本市場的根本保障。
筆者認為,在堅持“零容忍”理念不動搖下,要從強化科技監管、完善制度規則、提高違法成本等三個方面,進一步提升監管有效性。
一是,持續提升科技監管能力,建立監管的“智慧大腦”。只有提高對科技的運用能力,對股票、期貨、債券以及場外市場的各類異常數據高效分析,才能對違法違規及時亮劍、精準打擊,才能實現打早打小,將風險抑制在萌芽狀態。
二是,扎緊制度“籬笆”,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在監管實踐中,要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查缺補漏,及時、有針對性的完善制度規則,完善全鏈條監管制度體系,從源頭堵住監管漏洞。
三是,對惡性違法行為要“重典嚴刑”,讓監管真正“長牙帶刺”。行政處罰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需要不斷優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配合,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體追責體系,對財務造假、欺詐發行、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重拳打擊。
資本市場全面加強監管信號持續釋放,加速形成“不敢違”的資本市場氛圍,營造良好市場環境,能夠切實增強市場信心,活躍資本市場。
17:28 | 鉑科新材:公司惠州新型高端一體成... |
17:28 | 彩虹集團:5月15日將舉辦2024年度... |
17:28 | 長飛光纖:累計回購公司A股股份400... |
17:28 | 常青股份:公司尚未開始股份回購 |
17:28 | 超捷股份:截至4月20日公司股東人... |
17:28 | 馳宏鋅鍺:4月份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 |
17:28 | 春秋航空:累計回購公司股份371180... |
17:28 | 慈文傳媒:截至4月30日收盤,公司... |
17:28 | 戴維醫療:關于全資子公司申報醫療... |
17:28 | 甘肅能化:5月15日將舉辦2024年度... |
17:28 | 公牛集團:公司尚未開始實施回購 |
17:28 | 古越龍山:公司暫未實施股份回購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