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昱丞 見習記者 丁蓉
9月21日,東莞市松山湖再一次“出圈”。當日,精密智造及新材料應用企業捷邦科技正式登陸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代碼301326,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再添一家A股上市公司。
捷邦科技本次發行新股181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5.07%,發行價格51.72元/股,募集資金總額9.36億元。
“公司將以本次發行上市為契機,持續投入技術研發”,捷邦科技董事長辛云峰在上市儀式上表示:“力求從消費電子行業拓展至新能源鋰電行業。”
“當企業在一個領域做到行業領先時,如何開辟第二增長曲線成為重要考題,在這一點上,捷邦科技交了一份優秀答卷”,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它不僅在精密智造領域成為佼佼者,近兩年在新材料領域也嶄露頭角。”
深耕消費電子業務
進入多家終端品牌產業鏈
捷邦科技成立于2007年6月,是一家定制化的精密功能件和結構件生產服務商,產品包括傳統精密功能件、柔性復合精密功能件和金屬精密功能結構件,主要用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一體機電腦、智能家居、3D打印、無人機等消費電子產品。公司下游行業高景氣度,市場需求不斷攀升。
穩定的客戶群體是捷邦科技業務持續增長的重要保障。公司直接客戶主要為富士康、比亞迪、偉創力、藍思科技等知名制造服務商或組件生產商,獲得了蘋果、谷歌、SONOS等知名終端品牌廠商的合格供應商認證,是蘋果公司公布的2018財年和2020財年主要供應商之一。捷邦科技深度融入終端品牌廠商產業鏈,全程參與終端品牌廠商的新產品導入全過程。
公司ROE高于行業均值,盈利能力較強。根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捷邦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07億元、8.57億元、10.0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69億元、0.70億元、0.95億元。營收復合增長率達28.39%,大幅高于行業均值。2019年至2021年,公司ROE分別為37.56%、24.21%、21.64%,也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
消費電子產品正在向智能化、輕薄化、高性能化發展,質量控制是消費電子品牌廠商和其制造服務商、組件生產商審查的重點。公司不斷完善生產管理制度、產品生產過程及檢驗,產品質量控制優勢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持續拓展產品的應用領域,開拓以電視棒、智能音箱為代表的智能家居應用領域,公司應用于智能家居的精密功能件和結構件產品銷售收入金額不斷增加。
重視研發投入
碳納米管新能源業務“第二曲線”加速成長
“近幾年公司開始向新材料領域延伸”,辛云峰介紹:“公司開發出碳納米管導電漿料產品,用于提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及改善循環壽命。目前公司碳納米管導電漿料產品業務開拓順利,已取得頭部客戶供應商代碼,該業務有望成為公司的業務新支柱。”
歐洲管理哲學之父查爾斯.漢迪提出,企業保持長期、持續增長的要義是,要在第一業務曲線達到高點之前開始布局第二業務曲線。鋰電池材料正是捷邦科技謀求發展“第二曲線”,并已逐步打開上升空間。
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公司已經成為塔菲爾、多氟多的合格供應商,并實現供貨。寧德時代已開始少量測試供貨;比亞迪已完成相關項目中試測試。億緯鋰能已審廠通過,目前相關項目處于中試測試階段。
在消費及儲能鋰電池領域,公司已經成為鵬輝能源、久森能源及拓邦新能源的合格供應商,并實現供貨。億緯鋰能已完成相關項目中試測試。珠海冠宇審廠通過,目前處于中試測試階段。
華金證券分析師李惠表示:“隨著捷邦科技碳納米管產品在下游客戶認證過程的不斷推進,未來有望逐步成為公司的新的收入增長點。”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捷邦科技堅持研發立本,近三年研發費用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99%、5.94%和6.67%,研發支出逐年增長。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已取得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86項。公司在研的五金沖壓類產品工藝開發、碳納米管化學提純工藝技術研發等8個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據悉,公司此次募集資金總額9.36億元,主要投向高精密電子功能結構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公司表示,將利用本次募集資金的契機,加快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建設,不斷拓展產品應用領域、開拓新市場和新的終端品牌,加強與各知名終端品牌廠商的深度合作;同時通過現有的制造服務商和組件生產商進入新的終端品牌供應鏈,加快發展碳納米管業務,實現業務多元化,提升公司持續盈利能力。
(編輯 張明富)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