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即將到來,節前持股還是持幣?這個問題又循慣例,再次出現在投資者面前。
國泰君安從過去10年的歷史數據中發現,“持股過年”策略的勝率更高。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通過對25家私募的問卷調查發現,72%的私募傾向于持股過年,而且持股倉位加高。主要觀點是認為節前市場已大幅調整,出現了低位建倉的機會。在市場已釋放部分風險的前提下,持股的勝算變高,而經過長期調整的成長股因此也受到了私募的青睞。
1、機構認為持股過年勝率更高
春節長假即將到來,持股還是持幣度過這個假期呢?這個問題又再次擺在投資者面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對25家私募的問卷調查發現,其中18家私募傾向于持股過年,占比為72%,而且是倉位比較高,多數的倉位比在七成以上。這些私募認為,因為節前A股大幅調整,給了低位建倉的機會。在市場釋放了部分風險的前提下,持股的勝算變高。不過也有7家私募的態度較為謹慎,認為近期外圍市場大幅下跌,帶動A股深度調整,還是等待風險釋放完畢之后建倉不遲。
對此上海千波資產束其全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傾向于八成倉位過節。背后的邏輯是,節后股市回暖的可能性非常大,每年春季是做股票的黃金時間。
廣東辰陽投資基金經理潘怡昌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將持股過節,預計會持有七至八成倉位。對于投資機會,潘怡昌認為,看好周期行業的有色金屬銅、水泥、5G,重點關注這些行業龍頭個股。主要邏輯是全球經濟復蘇、全球銅礦供應拐點已現、銅的需求有望增大。此外歷經2G、3G的跟進,4G的趕上,到現在5G的超越,預期以運營商資本開支為核心驅動的第一輪5G投資高峰將出現在2021年,在此背景下,5G將成為未來2年通信板塊中確定性最大的板塊。
而國泰君安研報認為,從過去10年的經驗中發現,“持股過年”策略的勝率更高。基于全A指數自2008年春節以來的歷史表現數據看,從春節前10個自然日開始,指數獲得正收益的概率開始增加,到節后30個自然日獲得正收益的概率均維持在70%以上,節后15日正收益的概率最高達到90%。《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歷史上在節前15日極少出現負收益,即使出現負收益,在節后15日均取得了明顯的正收益。
春節后為什么出現正收益概率高呢?首先是流動性階段性回暖;其次是增量資金春節前后進場概率高,資產配置需求提升;第三就是公募基金一季度會是建倉的高峰期,不但公募,而且很多私募發行新產品后也在等待建倉時機到來。同時近期市場出現大幅調整,很多個股創新低,場外的資金可以以較低的價格配置股票。
2、節前投資私募看法有分歧
對于高倉位持股過節的私募來說,哪些領域的投資機會較為明確呢?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多方調查采訪來看,多數私募機構都認為創藍籌標的已具備較高配置價值,而創業板中真正具有成長價值的龍頭股有望重新迎來資金青睞,這些優質成長股經過兩年的估值壓縮,估值較低的龍頭標的配置價值逐步顯現。
深圳前海乾元資始研究總監仝棟則態度明確,對于2018年有沒有風格轉換的問題,唯一能勝出的策略就是價值投資策略。但是和2017年相比,板塊、個股的表現會更容易快漲快跌。這種情況下,非常考驗投資者的宏觀價值判斷、中期策略以及交易技術的能力。同時在新格局下,行業內部出現分化、關聯行業之間出現分化,板塊、個股不再齊漲共跌,建議投資者將精力放在成交額排進兩市前200名以及估值合理的行業龍頭上。就板塊而言,可以關注消費升級下“衣食住行”里紡織服飾和文化旅游板塊中的優秀公司。市場經過連續大跌,還是傾向于半倉過節,前提是要對自己所持公司股票的安全邊際要清晰。
時代伯樂基金經理張詩航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受外圍影響年前A股震蕩加劇,歷經急漲急跌,最后市場會歸于平淡。對于已經出局的投資者,建議持幣過節等待節后確定性機會,而對于偏價值的中長期投資者和提前布局的新資金,建議持股,歷史數據顯示一般持股過節會有“紅包”相送。看好成長股中的5G和芯片概念,這些板塊的特點是行業中長期趨勢好、成長性確定被市場情緒錯殺。同時由于觀察到最近外資在加倉電子和通信行業,因此短期看,成長股會有一波確定性較好的反彈行情,但大小切換仍需觀察。中長期則堅定看好金融、地產等對標國際的低估值景氣行業,投資可以等待調整企穩后介入。由于節前波動較大的因素比較復雜,有外圍影響、有政策面原因、有資金面去杠桿的因素,目前確定性仍不明了,建議中性倉位穩健操作。
但也有部分私募持有不同意見,如引領集團基金經理潘晨興就認為,市場經歷了一波快速調整,從信托集中持股的中小盤,到以銀行、地產為代表的大盤藍籌均出現不同程度回調,部分個股還出現集中“踩踏”。目前市場前景不明,對于謹慎的投資者建議持幣過節,防止過節期間不確定性風險。而激進型投資者可在節前逢低適當參與部分風險釋放后、有業績支撐的成長股。和這一意見相同看法的還有北京飛旋兄弟投資的陳旋,他認為,近期美股高位大跌,帶動歐洲股市及亞太股市出現大幅度下跌,面對全球股市震蕩,建議投資者盡量規避本輪下跌局面,等到年后看清大勢再做打算不遲。另外進場資金抄底超跌品種也僅僅是短線的博弈,從長期看,在我國金融強監管、去杠桿及全球股市高位震蕩的環境中,投資者應盡量保持輕倉過年。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