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機數控“秀出”一份長單合同:公司及子公司將在2023年3月至2025年2月向客戶銷售單晶硅片9.5億片(上下浮動不超過20%),參照市場調研公司InfoLinkConsulting最新公布的價格測算,預計此份長單銷售金額總計為59.09億元(含稅)。此前一天,特變電工拋出一份投資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池能源公司擬投建兩礦升級改造、輸煤廊道3個項目,總投資額達38.97億元。
擴產研發忙,發展勢頭強。據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近期不少滬市民企紛紛發布經營數據、對外投資、合同中標等相關公告。部分此前面臨暫時性壓力或存在風險的公司也盼來“柳暗花明”,重展生機與暖意。
與此同時,民企登陸資本市場的腳步也在不斷加快。隨著亞通精工、龍迅股份近日相繼登陸滬市主板與科創板,2023年以來,上交所已迎來10家民企“新面孔”。整體來看,滬市民營上市公司以1428家的壯闊隊伍、約三分之二的龐大占比,構成了一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數量眾多的民企與體量可觀的國企“同臺競技”,共同演繹現代化資本市場的“中國特色”。
研發擴產驅動業績向好
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滬市已有687家民企披露2022年度業績預告,約占滬市民企總數的48%,同比增加31家。其中,預告盈利公司432家,同比減少72家,但盈利平均數卻由6.11億元抬升到6.18億元至6.84億元,合計盈利金額較上年業績增利約877億元至1164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滬市主板民企中約198家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同比表現優于前三季度,約14家預虧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凈利潤為正,呈現邊際好轉。
開年以來,民營經濟的韌性與活力,從蓬勃的經營數據中得以充分彰顯。今年1月,春秋航空的國際旅客周轉量同比、環比雙升,分別增長1447.74%、219.86%;并以85.03%的客座率“領航”行業。“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復蘇。”春秋航空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春節期間,公司航班量恢復到2019年的88%,國際地區航班穩步恢復,實現開門紅。由春秋組織、承運的廣州到曼谷旅游團,也是文旅部試點恢復中國團隊出境游后的‘第一團’。”
橫店影視董秘孔振鋼在采訪中告訴記者:“得益于國內經濟與消費的復蘇,今年以來公司各項業務收入逐步恢復,票房收入、觀影人次、平均票價、場均收益等較上年同期均實現正向增長。剛剛過去的春節檔,公司票房收入已超過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據孔振鋼介紹,公司另有多部參投影片將在今年3月至5月官宣定檔,并計劃未來每年新建50家左右影院,從而實現內容板塊與渠道板塊的協同共進。
與此同時,滬市民企擴產加單、投資研發、增崗招工,步履不停。以光伏龍頭隆基綠能為例,公司于今年1月公告,擬在陜西省西咸新區投資建設年產100GW單晶硅片項目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預計項目總投資高達452億元,系公司上市以來的最大手筆。技術方面,公司也在近期宣告,新型電池技術HPBC進入量產階段,自主研發的硅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已達到26.81%。
擴產的底氣,來自扎實的業績。隆基綠能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2年預計實現凈利潤145億元至155億元,同比增加60%至71%。一起成長的還有團隊規模,2017年至今,公司員工人數從1.77萬人迅速擴張至約5萬人。公司證券代表向記者表示:“自上市以來,我們借助資本市場累計融資超過260億元,有效支撐了公司的技術成果轉化和先進產能擴建,也體現了支持優質民企利用資本市場做強做優做大的政策導向。”
以研發創新作為發展驅動力,復星醫藥今年1月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自主研發的創新型抗PD-1單抗上市注冊申請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據介紹,該藥物用于多種實體瘤治療,是全球范圍內首個獲批用于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的靶向PD-1的單抗藥品。截至2022年底,復星醫藥現階段針對該藥品(單藥及各項聯合化療)的累計研發投入超過20億元。去年前三季度,復星醫藥整體研發投入共計37.61億元,同比增長19.36%。
紓困重整助力風險化解
扎實經營、布局研發之外,部分暫時面臨下行壓力或風險的滬市民營上市公司也積極投身轉型升級浪潮,通過內部挖潛、外拓市場等手段提質增效。
去年四季度以來,金融支持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相關政策頻出,為上市房企吹來“暖風”。股權融資方面,滬市已有8家民營房企披露再融資相關公告,約占滬市披露再融資房企的半數。債券融資方面,新城控股、金地集團分別在交易商協會申請了新增債務融資工具150億元。同時,滬市部分困難民營房企債務重組和延期展期取得積極進展。如華夏幸福49.6億美元債券協議安排重組獲當地法院裁定通過;綠地控股推進32.41億美元的境外債券成功展期;世茂股份推進境內5筆公司債全部展期。另有部分民營房企選擇尋找合作方化解風險,如美凱龍以63億元對價向建發股份出售控制權。
再如,主營煤炭和電力業務的永泰能源前期發生債務危機。而后公司通過資本公積金轉增股票、留債展期、降息支付、現金清償等多種配套措施進行清償安排,順利實施破產重整,重回良性發展軌道。業績預增公告顯示,公司預計2022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8.5億元至20.5億元,同比增長73.86%至92.65%。
與之類似,此前受控股股東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多種因素影響,安通控股及其子公司也曾發生債務危機并陷入經營困境。隨著招商局、中航信托等央企入場助力重整紓困,公司通過破產重整方式成功化解風險。產業協同效應在此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安通控股推動其航線掛靠招商港口旗下港口;另一方面,招商港口也借助公司內貿集裝箱航運的綜合物流網絡,進一步鞏固優勢。2022年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上升32.11%和124.59%。
另外,*ST方科、*ST瑞德、*ST博天等退市風險警示公司,也均在2022年執行完破產重整計劃,資產負債率明顯降低。根據業績預告,上述三家公司預計2022年度期末歸母凈資產分別為29億元至41億元、15億元到19億元、14.75億元到21.31億元。其中,*ST瑞德、*ST博天預計2022年度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億元至2.4億元、14.53億元至20.99億元。
多元融資加快發展步伐
近年來,證監會、上交所等部門多措并舉,助力民營上市公司實現合理融資需求,通過資本市場做強做優做大,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今年以來,新上市的滬市民營上市公司數量已達10家,首發募集資金凈額超過92億元。隨著全面注冊制的啟動,民企直接融資渠道也將進一步暢通。
另一方面,滬市民營上市公司也積極借助再融資等方式,實現發展戰略、提高經營質量。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4家滬市民營上市公司完成增發,合計募集資金超過258億元。
以合盛硅業為例,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7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有效緩解了業務規模和生產能力持續增長下對流動資金的需求。且本次認購對象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彰顯其對公司發展前景的信心。
派能科技亦于近期定增募資50億元,主要用于10GWh鋰電池研發制造基地項目,從而提升產能規模,強化公司在儲能產業的深度布局。九洲藥業擬定增募資25億元,投向創新藥CDMO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及原料藥CDMO建設項目等。
此外,今年還有2家滬市民企完成可轉債發行。其中,三房巷可轉債募集資金總額25億元,計劃全部投資于年產150萬噸綠色包裝新材料項目和年產150萬噸綠色多功能瓶片項目,借此提升公司生產規模、優化產品結構、增強核心競爭力。
天合光能本次可轉債募資規模更是高達88.65億元,擬投向年產35GW直拉單晶項目。公司表示,此舉將有助于完善產業鏈布局,促進先進光伏產品應用,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22:00 | 網達軟件:2024年年度股東會決議公... |
22:00 | 西部礦業: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2:00 | 新鋁時代:本次重組正按計劃進行 |
22:00 | 玉禾田:公司暫無出口業務 |
22:00 | 玉禾田:美國加關稅事宜目前對公司... |
22:00 | 玉禾田:玉禾田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 |
22:00 | 浙商銀行:第七屆監事會第十一次會... |
22:00 | 浙文互聯: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2:00 | 中科軟:2024年年度股東會決議公告 |
21:58 | 艾比森: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九次會... |
21:58 | 艾比森:第五屆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 |
21:58 | 本川智能: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六次...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