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經過六年的發展,互聯互通中的北向資金(包括滬股通和深股通)在A股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近年來,北向資金在A股中的成交占比逐年提升。《證券日報》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11月17日,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在A股累計成交額中占比已超10%,北向資金凈流入1270.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而自滬港通實施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1.12萬億元。
市場人士認為,國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和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增強等因素,吸引北向資金持續凈流入A股。未來中國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伴隨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進一步推進,北向資金仍將保持長期流入趨勢。
持續鐘情A股
Wind資訊數據顯示,自滬港通實施以來,截至11月17日,北向資金累計總成交金額達37.36萬億元,累計凈流入1.12萬億元。南向港股通(包括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總成交金額達13.85萬億港元,南下資金累計凈流入1.64萬億港元。
從近年來的變動趨勢來看,截至11月17日,年內北向資金總成交金額達18.25萬億元,在A股成交額中占比10.15%,明顯提升。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該比例分別為2.03%、5.21%、7.69%。另外,北向資金也在持續買入A股。截至11月17日,年內北向資金凈流入1270.21萬億元,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北向資金分別凈流入1997.38億元、2942.18億元和3517.43億元。
“聰明錢”為何持續鐘情A股?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團隊負責人張馨元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北向資金持續保持凈流入態勢,主要有四個原因:一是政策因素,近年來國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是外資持續流入的關鍵因素之一;二是經濟基本面因素,中美兩國之間存在經濟周期差、利差處于較闊狀態,是吸引外資投資人民幣資產的重要因素;三是資產配置因素,配置缺口和風險分散價值是外資長期持續流入A股另一重要因素。從全球來看,主要市場在國際指數中的權重與該市場的市值份額大體匹配,而A股在國際指數中的權重顯著低于其市值份額,長期配置缺口閉合的預期會引導長線主動資金增持;此外,A股股價與全球權益市場相關性低,具備較強的風險分散價值,增持A股有助于提升外資評價體系下投資組合的夏普比率等效益指標;四是性價比因素,A股資產質量進一步提升,且橫向對比估值低于海外主要市場。
“就今年來看,北向資金持續流入,則有兩大動力。”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經濟遭受重創,而中國疫情率先得到有效控制,經濟也領先全球實現復蘇,因而在全球資產配置視角下,中國資產的投資價值具有明顯的時間優勢;其次,今年下半年以來,美元持續走弱,人民幣步入升值通道,進而帶動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提升,進一步推動外資的A股增配步伐。
有望保持長期流入
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11月17日,北向資金持有市值最高的A股是貴州茅臺。據記者梳理,在北向資金持有市值排名前十的A股中,食品飲料行業有3家,家用電器和銀行分別有2家。
對于后期北向資金的動向,張馨元認為,有望保持持續流入的趨勢。首先,從相對基本面和中美兩國利差考慮,當前人民幣資產的相對基本面較優、長端利差較大,外資有望更多流入相對基本面更優、無風險利率相對更高的人民幣資產。其次,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深入推進,A股資產結構和資產質量有望進一步提升,整體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最后,隨著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繼續擴大、MSCI等國際指數繼續提升A股權重等,A股國際化步伐仍將不斷加快,未來外資有望保持持續流入的趨勢。
“短期看,受益于疫苗研發超預期推進,全球風險偏好提振,外資有望繼續流入。”張啟堯認為,從中期來看,全球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后,全球經濟將迎來全面性復蘇,美元或將迎來修復,屆時外資可能會存在全球資產配置的再平衡;長期看,中國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A股資產仍具有較高性價比,而且A股外資占比仍明顯低于海外成熟市場,未來伴隨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進一步推進,北向資金仍將保持長期流入趨勢。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