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近年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穩步推進,外資持續加碼A股。4月19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截至3月31日,外資在A股的持倉占比達到5%。此外,《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4月20日,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凈流入1350.93億元。
市場人士認為,未來外資將持續流入,促進A股投資者結構更加均衡、市場風格與基本面更加貼合、市場波動降低。從加倉路徑來看,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持倉逐步回歸金融股,并繼續看好新能源板塊和順周期板塊,兼顧估值結構平衡與業績成長性。
將帶來三大變化
“截至2020年底,外資持續三年保持凈流入,境外投資者持有A股資產突破3萬億元。”3月20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圓桌會上曾表示。在2019年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宣布了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9條措施。從落地情況看,無論是市場、產品的互聯互通,全面放開行業機構股比和業務范圍,還是便利跨境投融資的制度安排,全面落實了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要求。
“從目前發展來看,相較于國外成熟資本市場,外資在A股資金中占比仍然偏低。”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GDP規模占G20國家GDP總規模的20%,A股市場對于國際投資者的配置價值尚未得到充分體現,長期來看,A股市場中的外資規模仍有翻倍空間。
王德倫表示,未來,外資持續流入會令A股產生三大變化:首先,A股資金結構將更加均衡,機構投資占比持續提升,有助于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在A股影響不斷擴大,優秀企業將脫穎而出,獲得市場給予的溢價,A股定價機制將更為合理;其次,A股將形成較為清晰、可預判的風格變化路徑,行業景氣度輪動會及時反映到資金動向,A股風格變化與基本面將更加貼合;第三,外資持續流入,充分反映中國核心資產在全球的配置價值,有助于穩定資產表現預期和A股市場情緒,降低市場波動,引導市場進一步理性發展。
外資將聚焦四方面布局
隨著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及2021年一季報的披露,業績較好、估值較低的板塊亦頗受外資青睞。
《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4月20日記者發稿,共3067家A股公司發布2020年業績,其中1930家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長(剔除減虧公司,下同),占比62.93%。從行業來看,上述1930家公司集中于機械設備、化工、醫藥生物和電子等行業,分別有214家、194家、173家和169家。
另外,截至4月20日,316家A股公司發布了2021年一季度業績,其中270家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85.44%。上述270家公司中,亦是化工、醫藥生物、機械設備和電子行業公司較多,分別有33家、32家、30家和24家。綜合來看,機械設備、化工、醫藥生物和電子四行業去年以及今年一季度業績增長明顯。
王德倫表示,2021年年初至今,北向資金凈買入最多的板塊是銀行、電力設備及新能源、非銀行金融和基礎化工等,凈賣出規模居前的分別為食品飲料和交通運輸等。由此可以看出,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持倉逐步回歸金融股,并繼續看好新能源板塊和順周期板塊,同時削減高估值的消費和醫藥。外資自去年以來持續調整布局,邊際上更加尋求兼顧估值結構平衡與業績成長性,這也是今年A股策略的主線方向之一。
東吳證券研報表示,從3月9日至4月16日以來,外資買入前五大行業包括醫藥、銀行、化工、機械、非銀。二季度關注外資增配金融、制造,全年順周期仍是主線。“外資會成為二季度A股主要定價資金之一,一個大的假設是美債收益率企穩,10年美債收益率已從3月中旬1.74%降至4月16日的1.59%,美債下跌看似出乎意料,實則合乎情理,由此將帶來外資的加速流入。”
王德倫認為,未來外資流向可能會聚焦于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景氣度持續提升確定性較高的生活性和生產性服務業,如航空航運、社會服務等;其次,估值性價比和業績增速都較為確定的銀行、非銀金融等;第三,下游需求旺盛以及一季報景氣度超預期的順周期品種,以及具有中國供給優勢的上游原材料和中游制造業等;第四,短期景氣較好且增速較高的新型成長板塊等。
(編輯 喬川川)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