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專家日前在“2019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上表示,發展監管科技是新形勢下維護金融安全的有力支撐,也是完善現代金融監管的有益舉措。監管科技要以金融監管數據為基礎要素,綜合運用各類科技手段,有效優化監管流程,持續提升監管效能,實現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
補齊監管短板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指出,側重對機構監管、事前監管、分業監管的傳統監管模式要與時俱進,進行適應性改進。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功能監管、行為監管等領域的制度建設,為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應用監管科技奠定制度基礎。同時,以增強一致性、安全性和互操作性為重點,加快監管科技標準體系建設,探索建立新技術在金融監管領域應用的適配度和成熟度等測評制度,提升監管科技自身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中國銀行原副行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燕玲認為,金融監管創新要能夠阻止金融創新的盲目性或者降低其盲目性。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指出,無論是從監管者的角度談論監管科技,還是推動被監管對象促進合規科技的發展,某種程度上都是為了利用新技術解決現有監管當中的一些短板與難題,包括監管能力不足、信息不對稱、監管資源稀缺等。新技術有助于緩解這些難題,但不可能解決當前監管中存在的所有問題。當前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為重要的在于補短板,利用新技術優化監管模式只是一個著眼點,補齊短板才能真正促進所謂在新金融環境下、新技術環境下金融的健康安全的發展。
推動監管體系創新
目前,我國已建立金融宏觀審慎的監管體系,但是由于系統性風險防范的高度復雜性和艱巨性,構建完善的金融宏觀審慎監管體系仍面臨諸多挑戰。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王嫻表示,要確保宏觀審慎監管體系的高效運行,就必須保證各個部門之間職責明確且具有可協調配合的機制。在各個政策的目標可能發生沖突時,要以宏觀優先為原則做出權衡選擇,同時還要使宏觀審慎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化,職責更加協同,建立健全協調配合機制,防止政出多門、政策相互抵消的情況出現。
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推動監管體系創新,要克服信息孤島的內在傾向,把技術方面的潛力空間用足。監管體系創新要堅持與打造高標準法制化營商環境相結合。
此外,賈康指出,推進監管體系創新要放在跟蹤推動科技金融創新的動態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在科技金融發展中可能的突破口,并且要研究提出監管預案。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