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到完善政策激勵約束體系時,易綱稱,實現30/60目標需要“胡蘿卜加大棒”
本報記者 劉琪
6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作主題演講時表示,實現30/60目標,中國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意味著我國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必須發生深刻轉變,其中綠色金融將在平穩實現30/60目標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易綱看來,實現30/60目標的任務很多、內涵豐富,集中到一點就是減少碳排放,其中難點有兩個方面:
一是逐步降低碳排放的負外部性。排碳增加了溫室效應,對整個社會是有成本的,但排碳企業和用戶沒有付出相應成本,大部分成本由社會承擔,因此具有重大負外部性。只有排碳有了合理定價,比如排碳需要繳納碳稅或購買排碳指標,逐步實現“誰排碳誰承擔成本”,使各微觀經濟主體將排碳的外部成本內部化,才能有效激勵企業和家庭改變行為方式。
二是逐步降低綠色溢價。我國目前的能源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實現30/60目標,關鍵在于抓住綠色能源這個“牛鼻子”。當前,綠色能源、綠色低碳技術發展迅速,成本下降很快,但總的來看綠色能源的成本還是比傳統化石能源高(因為化石能源沒有承擔全部的碳排放成本),高出的部分就是綠色溢價。降低綠色溢價,一個渠道是提高排碳成本,增加使用化石能源的支出成本;另一個重要渠道就是通過市場化激勵機制,降低綠色能源的成本。
“我國和各國經驗表明,綠色金融的發展能夠有效助力解決上述兩個難點,為信息披露和綠色能源的發展提供可靠的激勵機制。”易綱表示。
據易綱介紹,中央作出30/60部署后,人民銀行堅決把綠色金融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重點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強環境信息披露、二是完善政策激勵約束體系、三是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
其中,在完善政策激勵約束體系方面,易綱談到。實現30/60目標需要“胡蘿卜加大棒”。顯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為“大棒”,適度提高則是“中棒”或“小棒”,而人民銀行設立的支持工具則是激勵機制中的“胡蘿卜”。2021年,人民銀行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兩項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碳減排重點領域的發展。對金融機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發放的碳減排貸款,由人民銀行按貸款本金的60%提供一定期限的再貸款資金支持,利率為1.75%,精準直達綠色低碳項目。人民銀行提供給金融機構的再貸款到期收回,金融機構向企業發放碳減排貸款自擔風險,這樣的“胡蘿卜”激勵機制是適中的、市場化的。同時,接受人民銀行資金支持的金融機構承諾對外披露發放碳減排貸款的余額、利率及相應碳減排效應等信息,并接受第三方獨立機構的核查和社會監督。截至2023年4月末,碳減排支持工具余額近4000億元,支持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約6700億元,帶動碳減排量超過1.5億噸,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易綱表示,在上述三方面工作中,人民注重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實現30/60目標,需要在綠色轉型、綠色技術領域進行大量投資。據有關方面測算,所需資金達到百萬億元人民幣的量級。如此大的資金需求,政府資金只能覆蓋一小部分,主要靠引導調動社會資金參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運用金融工具的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功能,實現約束條件下的最優增長路徑。金融部門通過制定綠色金融標準,推動環境信息披露,適當提高信息透明度,同時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可以降低社會資金參與綠色轉型的成本,促進綠色金融市場發展。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為主、多種綠色金融工具蓬勃發展的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體系。”據易綱介紹,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超過25萬億元人民幣,綠色債券余額超過1.5萬億元人民幣,均居全球前列。
此外,易綱表示氣候問題具有全球性,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協同應對。
“近年來,上海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出了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的目標,率先推出了多個綠色金融產品,充分調動了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新力,未來可以在綠色金融領域發揮更大先導作用。”易綱表示,人民銀行將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打造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加快綠色金融發展,助力上海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10:25 | 央行最新公告!5月15日起執行 |
10:25 | 吳清: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 |
09:51 | 重磅!降了! |
09:51 | 吳清:今天就會發布! |
09:14 | 機器人引領工業變革 科創板公司為... |
08:36 | 新希望4月份養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 |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