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外貿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出口總值達15.47萬億元,增長0.8%。其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商品作為出口“新三樣”貢獻不小,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也愈發重要。
事實上,這一觀點也可從滬市公司2023年半年報情況得以印證。數據顯示,滬市光伏設備、汽車行業公司海外創收分別同比增長40%和33%;港口數據方面,上港集團、寧波港、青島港三大港口運營公司合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5958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和5%。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隨著“新三樣”海外走俏,為相關企業帶來了巨大機遇。同時,國際市場上競爭加劇,將加大市場份額分配的殘酷性,這對國內相關企業技術改進、成本降低和市場拓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新能源汽車出口持續發力
如今,綠色發展已然成為全球主流,國內外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呈現出快速增長勢頭。在此背景下,不少滬市車企抓住機遇,加快“出海”步伐。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出口總值分別為108億美元和241億美元;而2023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車出口總值已達192億美元,累計出口53.4萬輛,同比增長1.6倍。
從滬市公司情況來看,新能源車企海外創收增長明顯,不少龍頭車企均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以上汽集團為例,公司聚焦新賽道轉型發展,制定“新能源汽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不斷強化技術研發。2023年上半年,公司海外銷量達53萬輛,同比增長40%,其中在歐洲市場的新能源銷量占比超過50%,并且已連續4個月單月銷量突破2萬輛。
廣汽集團上半年乘用車出口達2.31萬輛,同比增長48.69%,其中自主品牌累計出口約2萬輛,同比增長約29%。長城汽車上半年新能源轎車實現出口超9800臺,同比增長近6倍。
除了部分龍頭車企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之外,其他車企也緊跟行業步伐,加快自主研發和技術升級,展現出強勁的“新生力”。例如,宇通客車2023年上半年實現新能源客車累計出口量超過3700臺,在海外30多個國家形成批量銷售并實現良好運營。
在整車企業的良好態勢帶動下,相關零部件企業業績也出現明顯回升。以華域汽車為例,公司積極參與全球汽車產業分工,融入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體系,2023年上半年海外創收157億元,同比增長13%。再如,均勝電子作為已經完成全球化布局的中國零部件企業,快速響應逐漸變大變強的中國汽車品牌的出海需求,2023年上半年,實現海外營業收入達211.77億元,同比增幅超21%。
在洪勇看來,未來,在環保、節能、智能化等方面的需求增長以及國家政策傾斜的支持下,我國電動載人汽車的出口規模將繼續擴大。同時,結構上將更加注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并且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以應對國際市場的競爭。
光伏出口維持良好態勢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光伏產業從原材料、設備、市場“三頭在外”,到如今產能規模、產業化技術水平、應用市場拓展、產業體系建設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產品出口國,中國光伏產業以領先的技術和成本取得了絕對的國際競爭優勢。
據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超2078億元,同比增長13%。在此背景下,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明顯,以滬市公司為例,今年上半年,光伏行業上市公司海外營業收入同比增幅達40%。
具體來看,隆基綠能近年來持續深耕海外市場,在馬來西亞、越南等地均布局了生產基地。2020年至2022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分別為39.32%、46.89%和37.16%。2023年上半年,公司出口端持續發力,實現境外收入282.99億元,同比增長超42%。
再如,通威股份2023年上半年繼續聚焦歐洲、亞太、南美等目標市場,完成超6GW海外框架訂單簽約,在產業鏈價格下調的情況下,繼續實現良好的業績增長,出口營收約55億元,同比提升32%,電池及組件銷量同比增長約41%。
晶科能源長期積極推進生產和銷售的全球化,已在馬來西亞、美國和越南設立海外生產基地,產品累計銷往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上半年的境外銷售收入占比超過60%。
談及相關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雖然目前部分企業發展仍然受制于轉化效率進一步提升等技術瓶頸,但在“雙碳”大背景下,光伏產業仍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有關企業業績進一步突破的關鍵則在于技術上的不斷創新。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蓄能升級
今年以來,鋰電池產業延續了增長態勢,據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鋰電池產業產量超400吉瓦時,同比增長超過43%,出口額同比增長69%。
從各地公布的海關數據亦可印證這一觀點。以上海海關數據為例,上??诎督衲晟习肽赇囯姵爻隹?75億元,同比增長60.9%,上海臨港新片區出口鋰電池產品141.3億元,同比增長2.5倍。
在此背景下,滬市相關上市公司在業績方面也表現出強勁的“韌性”。以處于產業上游的華友鈷業為例,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各方面壓力下,在資源開發、材料制造、循環回收等鋰電材料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上持續推進對外開放,在印尼、韓國等地與包括福特汽車、淡水河谷、LG化學在內的國際龍頭開展深度合作,在津巴布韋的投資項目成功入選浙江省“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工程”典型案例。從業績來看,據公司2023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實現境外營業收入179.40億元,占總營收的53%,同比增長16.85%。
行業中游企業盡管面對暫時的結構性過剩壓力,也積極蓄能升級,在加快推動技術升級的同時,持續拓寬海外市場。例如,璞泰來表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相對較高的海外客戶比重彌補了部分國內需求的不足,同時在國內動力及儲能大客戶拓展上繼續取得突破,保持了銷售量的穩健增長。再如,負極材料龍頭杉杉股份進一步強化與全球頭部電池企業合作,加快產能布局優化,效降低了產品的單噸成本,持續夯實快充技術優勢,提高產品海外市場競爭力。
“‘新三樣’能否持續走俏,取決于多種因素。”洪勇認為,宏觀上,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動是重要的基礎條件,包括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成本效益等。同時,產品的市場需求和消費習慣的改變也將直接影響其市場競爭力和持續發展。此外,國際市場上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和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也將對“新三樣”的發展構成挑戰。
(編輯 才山丹)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