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樓市調控停不下來!
繼“老大哥”廣州4個月內兩次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兩次上調房貸利率后,東莞樓市調控也快步跟上。
4月29日,東莞市住建局等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指導的通知》,其中最受關注的當屬限制新房房價,規定新房備案價上調空間控制在5%以內,未售出的新建商品住房上調銷售價格的間隔時間,由取得預售許可證(現售備案證書)后半年延長至一年,漲幅不超過3%(含本數)。
有網友評論說,這是“史上最強調控”,相當于在房地產市場空投了一顆核彈。
嚴控在售項目價格漲幅
東莞市住建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指導的通知》,從堅持目標導向加強房價調控、積極引導企業科學合理定價、從嚴控制在售項目價格漲幅、督促企業及時申請辦理預售、加強商品住房明碼標價監管五個方面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
(來源:東莞市住建局官網)
值得關注的是,《通知》規定,經審核確認的新建商品住房申報價格,作為該項目在本年內申請辦理預(現)售批次的平均申報價格,開發企業可根據擬辦預(現)售樓棟的情況自行定價,但須以幢(棟)為單位申報銷售價格,同一批次不同幢(棟)申報均價相差幅度不超過10%(地面建筑層數4層及以下的住宅同一批次不同幢(棟)申報均價相差幅度不超過40%),同一幢(棟)單價最高與單價最低的住宅單價相差幅度不超過25%。
通知施行之日前已辦理過預(現)售的新建商品住房項目,后續批次住宅按以下辦法申報銷售價格:項目如按上述的定價原則計算的控制價格低于現價,可按現價執行,如按上述的定價原則計算的控制價格高于現價,則可比上一批申報均價上漲不超過5%且不得高于計算價格。
未售出的新建商品住房上調銷售價格的間隔時間,由取得預售許可證(現售備案證書)后半年延長至一年,漲幅不超過3%(含本數)。下調銷售價格的間隔時間維持半年不變,降幅不限。
此外,開發企業應嚴格執行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制度,實行明碼標價和“一房一價”,在取得預售許可證后10日內,一次性公開全部準售房源及每套房屋價格。
此前曾被住建部約談
今年4月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約談廣州、合肥、寧波、東莞、南通等5個城市政府負責人,要求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上來,充分認識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性,牢牢把握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切實扛起城市主體責任,確保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
去年,東莞樓市多個指標均創新高。合富大數據顯示,2020年,東莞房地產市場供應套數為55321套,同比增長41%;成交量創過去4年最高,簽約套數為64720套,同比增長34%;房價創歷史最高,簽約均價為24227元/㎡,同比上漲20%。
樓市過熱,導致東莞密集出臺調控政策。2月27日,東莞市住建局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通知(東建〔2021〕6號)》,堵住假離婚等政策漏洞,社保繳納年限、首付比例均提高。
去年7月,東莞11個部門曾聯合發布“史上最嚴”樓市調控政策,規定非東莞戶籍居民家庭在東莞購買第一套商品住房的,須提供2年內連續1年以上社保證明;購買第二套商品住房的,須提供3年內連續2年以上社保證明,暫停向其銷售第三套商品住房。此外,在東莞購買的商品住房,須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后方可交易轉讓。
有助于抑制房企無序漲價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指出,此次政策提出了幾條控制房價的新舉措,是后續各地政府、房企營銷部門和購房者需要積極關注的:
一是控制單價相差幅度。此次政策明確,同一批次不同幢(棟)申報均價相差幅度不超過10%,同一幢(棟)單價最高與單價最低的住宅單價相差幅度不超過25%。換而言之,橫向看,小區不同樓盤之間的均價差異不能超過10%。縱向看,一個樓盤的最貴戶型和最便宜戶型價格不能超過25%。此類規定,有助于規范不同樓棟和不同樓層的定價,也減少了一些虛高價格項目的出現。
二是控制新批次的漲幅。此次政策明確,相關項目如按既有的定價原則計算的控制價格高于現價,則可比上一批申報均價上漲不超過5%且不得高于計算價格。類似規定也是為了限制新批次項目隨意漲價的做法。根據此類規定,第二批項目價格漲幅最多是第一批基礎上的5%,這樣有助于抑制房企隨意申報價格、無序上漲的做法。
三是減少漲價頻率。此次政策明確,未售出的新建商品住房上調銷售價格的間隔時間,由取得預售許可證(現售備案證書)后半年延長至一年,漲幅不超過3%(含本數)。從此類規定可以看出,對于部分項目后續要調價的情形,必須等待一年時間才可以,且有漲幅的控制。這樣可以抑制房企頻頻申請調價的沖動,類似頻率減少也使得調價的空間減少,進而倒逼房企主動按既有價格銷售。
保利投顧研究院表示,展望后市,一線城市從市場端和資金端監管密集發聲,且調控逐步蔓延至二三線城市,未來局部市場過熱或被平抑。同時,隨傳統銷售旺季到來,二季度供應增加,將帶動市場需求恢復較慢的二線及三四線市場逐步改善。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