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傳感器,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礎與支撐,也成為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下稱“智博會”)的焦點之一。8月24日,諸多傳感器從業者齊聚“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之傳感器與物聯網高峰論壇”,共議我國傳感器產業發展大計。
發展產業建議“兩手抓”
工業走向智能,萬物走向互聯,這一切的背后是傳感器完成了信息的采集與傳輸。
“不要在20年后再說‘那個時候我們怎么就沒有把基礎抓住’。”在工信部原副部長、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名譽理事長楊學山看來,傳感器雖小,重要性卻不言而喻,加快我國傳感器產業的發展,是實現智能化的關鍵。
中國目前的問題恰恰就是傳感器產業還遠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楊學山表示,目前全球約有三萬五千種傳感器,但國產化的品類了了,除我國起步較晚外,更多是因為傳感器品類多到遵從不同的科學原理、規格多到技術強度要求不一致、具體產品更需要跟應用緊密結合;在小批量、先進公司做到質優價廉的情況下,投資傳感器產業就很難產生好的效益。
如何真正促進我國傳感器產業化?楊學山提出“以用為中心的生態鏈”概念,他建議“兩手抓”:對于關系國計民生、國家安全和國際競爭,但市場規模不夠、又有能力國產的領域,政府應該伸出扶持的手,真正下決心實現國產化;而在另外一端,對那些可以依靠市場化力量實現量產的領域,建議緊盯住價值、場景來凝聚技術和產業。
“像抓芯片技術發展一樣,抓好先進傳感技術的研發、制備和應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沈力平建議。對于市場化的領域,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郭源生強調,至少有聲音、氣敏、磁敏等六大領域傳感器是可以實現產業化。“瑞聲科技和歌爾股份就帶動起整個聲學傳感領域。”
需要提及的是,推動傳感器產業化,工信部于2018年7月正式批準了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創新中心致力于傳感器關鍵共性技術、器件結構等領域研發平臺,實現研發供給、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
從應用出發助力智能制造
傳感器可能價格并不高,但缺少了它,工業物聯網、智能制造便無從談起。在傳感器產業化方面,郭源生呼吁,打造“雙生態”體系,促進集群化發展。他建議在具有區位、人才優勢的領域,打造一個自然環境良好、產業環境優越,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傳感器產業園,形成一個聚集100家以上公司和科研院所的特色產業基地。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那些具有優勢制造業基礎的地方,可以借發展傳感器產業,帶動當地制造業轉型升級到智能制造,重慶恰好就是這樣的“制造業之都”。資料顯示,重慶具有以長安汽車、力帆股份等為代表的“汽摩產業”,還有川儀股份等優勢制造企業。
“重慶北碚區將加快實施傳感器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打造以傳感器、物聯網等為重點的產業集群。”論壇上,北碚區政府相關人士表示。本次論壇上還舉行了重慶市傳感器特色產業基地的揭牌儀式和傳感企業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記者查閱,2017年5月,重慶市已經出臺了《重慶市加快傳感器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重點加強新型傳感器的研發,提升傳感技術在智能制造體系中的應用,構建“芯屏器核網”(芯片、面板、智能終端、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物聯網)全產業鏈。
對于加快傳感器產業化,川儀股份董事長吳朋在接受采訪時建議,要針對應用,特別是工業場景的應用做開發。吳朋介紹,作為國內領先的傳感器公司,川儀股份在壓力、溫度、流量和氣體傳感器制造上都已經達到業界領先水平,但在更上層的MEMS、芯片、軟件等領域,與世界先進還有較大的差距,他呼吁政府在這些方面做好規劃和支持。
談及政策,中國電科重慶聲光電公司傳感器中心副主任楊靖建議,國家從三個層面對傳感器產業加大扶持:首先是給高端的新材料、新技術支持,其次是支持共性技術平臺,第三是從應用場景角度出發、對采用國產傳感器給予相關支持。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