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燦邦
3月3日盤中,光伏龍頭通威股份(600438)一度跌停,收盤下跌7.98%。盤后數據顯示,滬股通買入7.61億元并賣出6.29億元,一機構席位買入1.98億元,三機構席位合計賣出17.12億元。
3日下午,記者致電通威股份證券部,公司回應稱,“公司經營層面是正常的,資本市場的波動主要是受短期情緒影響,公司也沒辦法左右,只能盡力去解答投資者的來訪電話。”
去年前三季度,通威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16.8億元,凈利潤33.3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3.04%和48.57%。今年1月不少光伏上市公司業績大幅預增,但通威股份并不在其中。
針對市場擔憂的是否存在減值情況,通威股份人士稱,并不清楚投資者是怎么想的,但公司經營是完全正常的,“這可能是一個短期的情緒錯殺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將硅料業務置于戰略核心的保利協鑫加大了顆粒硅的擴產力度。保利協鑫大規模擴產顆粒硅是否影響到了市場對通威股份的預期?
對此,通威股份人士稱,顆粒硅對公司沒有影響。“硅料市場足夠大,能夠允許多種技術路線的存在,但我們覺得顆粒硅會少賺一些,因為它的成本原因,一直屬于追趕者的角色。”
近期,硅料價格突破10萬元/噸,帶動產業鏈各環節紛紛提價,這一情況牽動了從業者的心。對于身處硅料、電池兩個環節的通威股份而言,硅料漲價的影響更為復雜。一方面,硅料漲價讓通威股份直接受益;但另一方面,公司作為電池片龍頭廠商,硅料的漲價帶動了硅片價格提升,而硅片又是制造電池片的原料,公司電池片業務的采購成本上升。
上游的漲價壓力很大程度上向下游進行傳導,最難受的恐怕是組件廠商,若組件價格不變,其自身盈利必然受沖擊;若組件漲價,電站客戶或許很難接受,光伏需求短期有可能出現萎縮。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市場普遍認為光伏行業前景向好,但對于終端電站而言,也不排除選擇在產業鏈漲價的過程中減少新增裝機,而等待產業鏈價格回歸常態。
記者從業內反饋來看,現階段光伏新增需求相對弱一些,也存在一定的觀望情緒。
通威股份大跌之際,不少機構給予了關注。首創電新團隊指出,負面信息不影響通威股份基本面向好的趨勢,根據其測算,2021年按照硅料成交均價10萬元/噸、硅片成本2.7元/片,電池0.8元/W進行預測,通威2021年凈利潤67億;2022年凈利潤有望突破90億元。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