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琳
見習記者 王小康 林娉瑩
提到惡性腫瘤的治療,開刀手術正是其中難以避免的一環,而伴隨手術治療的還有術后疼痛與漫長恢復期帶來的尊嚴缺失。而普羅醫學正是一家致力于無創治療領域的醫療設備制造商。
日前,《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位于深圳市南山區高新技術園的普羅醫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羅醫學”)。
在本次走訪過程中,公司總經理林曉秋向記者透露了想成為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的愿景。在他看來,科創板的實施給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機會。
林曉秋介紹稱,在今年營收突破億元的目標上,公司也會積極接觸有關方面,爭取能登陸科創板,讓公司得到更好的發展。據其介紹,普羅醫學近三年的營業收入平均增長率為170%以上。
超聲無創治療是大勢所趨
步入公司,“現代”與“整潔”,是普羅醫學給記者留下的初步印象,這也與公司現正致力的前沿技術開發相互輝映。
在公司展示廳內,幾臺結構簡潔、藍白相間的醫療儀器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力。“可不要小看這些儀器,它可是我們的‘秘密武器’!”普羅醫學總經理林曉秋對記者表示,“這些都是我們多年來在無創治療領域的研究成果。我們的超聲無創治療目的就是能夠‘讓治療更有尊嚴’”。
據悉,2012年,普羅醫學成功將用于婦科無創治療的大型超聲聚焦無創治療系統設備推向市場,并且同年還取得歐洲市場的CE認證。林曉秋表示,公司在國際市場也已有一定的認可度,今年有望在歐洲市場產生新的訂單。
“雖然GE、飛利浦都有相關的技術,但他們是以核磁在做引導,以超聲做引導實際上是國內發明的技術,可以說是國內唯一在國際醫療市場上比較得到認可的一個技術”,林曉秋如是說。
據了解,超聲聚焦技術的發展和推廣,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孵化,特別是關乎人體健康的醫療行業新技術。對此林曉秋也坦言,行業的技術發展很難熬,“在國內其實有不少廠家,但現在有幾家我們在市場已經基本看不見了,很多廠家都堅持不下來”。他還表示,無創治療其實并不是剛需性技術,早期專家學者也沒有將其劃分為可替代的新技術,這使得在現在的惡性腫瘤領域里都沒有把該項技術作為治療的必然手段。
對超聲治療在國內的發展前景,林曉秋表示看好。
對于普羅醫學所處的行業前景,德勤中國審計及鑒證合伙人施安廸對《證券日報》記者表達了頗為樂觀的態度,“醫療行業的門檻高,需要持續投入研發,但相應的前景也大,容易保持領先優勢。相關市場亦具潛力,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里的大健康領域產業藍圖中,中國健康服務產業規模預計于2020年達8萬億元人民幣,2030年達16萬億元人民幣。要完成這個目標,該行業在2016年-2020年的復合增長率需達到16%,2020年-2030年復合增長率需達到7.2%。”
“技術是我們的生命線”
成立至今十六載,普羅醫學一直堅持技術改進與創新,在采訪中林曉秋也強調,“技術是我們的生命線,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只有做好了研發創新,才有未來”。
“目前公司研發在收入中的占比達到20%多,這應該是行業中最高的。”除了高度的研發投入,林曉秋還談起了公司人員的年輕化,“我們整個公司是很年輕化的,執行力也強,這讓我們在產品的創新研發上有優勢”。放眼普羅醫學的辦公區域,記者發現在這其中年輕面孔不占少數。
除了年輕人的創造力,公司的創新研發也離不開高級院校的科研支持。資料顯示,自成立以來,普羅醫學先后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多所大學合作,已建成科學的產品研發體系和穩定高效的研發隊伍。公司的超聲聚焦婦科治療系統,也已經在多家醫院開展了科研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使用效果。
力爭做行業首家上市公司
“我們是去年唯一拿到注冊證的公司,行業中除了我們的產品,近年來也并沒有新品出現。”林曉秋如是說。
在談及公司未來的愿景時,林曉秋表示,想成為行業中第一家上市公司,站在行業的制高點,將超聲治療廣泛的推廣開來,讓更多患者受益。
林曉秋表示,科創板的實施給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機會。公司會積極接觸有關方面,爭取能登陸科創板,讓公司得到更好的發展。
同時,林曉秋還表示,是否能上市并不是普羅醫學追求的主要目標,公司一直以來的使命都是讓治療更有尊嚴。
據林曉秋透露,在未來五年規劃中,普羅醫學將在超聲介入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同時,在已經進入實質性的臨床階段的胰腺癌治療上,爭取短期內再有所突破。此外,慢性疼痛治療也是普羅醫學一直在思考的方向。林曉秋表示:“我們就是要扎實的做好自己,不斷開拓產品,開拓適應癥,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資本市場對普羅醫學的未來也頗為看好,德勤中國審計及鑒證合伙人施安廸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數字、信息技術革命促進醫療服務行業升級。普羅醫學近兩年的進步是巨大的,公司目前的所有狀況對于其所處的階段來說都是合理的。明確的計劃加上正確的路線,相信普羅醫學未來能在資本市場上有所作為。”
09:14 | 機器人引領工業變革 科創板公司為... |
08:36 | 新希望4月份養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 |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