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華原為內資會計師事務所的龍頭老大。2017年,因在鍵橋通訊(亞聯發展)2012年、亞太實業2013年的兩單年審業務中未勤勉盡責,瑞華被財政部、證監會責令自1月6日起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并限期整改。當年4月,瑞華被恢復證券資格。而受此影響,公司部分客戶被“挖墻腳”,元氣損傷。
瑞華處罰纏身
2017年,瑞華營收規模從2016年的逾40億元,縮減至2017年的28.8億元,被競爭對手立信以36.9億元的營收超越。
2018年,瑞華年度業務收入排名第6,年營收達28.79億元,在內資所中排名第二。截至2019年6月10日,瑞華從業人員達8986人,其中注冊會計師2266人。
瑞華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瑞華服務的A股客戶共計315家。查閱瑞華對300多家公司出具的年審報告,2018年年審中,瑞華共出具16份非標意見審計報告。其中,*ST康得、*ST歐浦2家公司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10家為帶強調事項段的保留意見,4家為保留意見。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深陷“巨額貨幣資金失蹤”的輔仁藥業是瑞華的“老客戶”,后者近年來均對輔仁藥業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龐大規模客戶下,瑞華處罰“纏身”。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統計,近年來,瑞華共接到5筆行政處罰。此外,公司因零七股份(全新好)、千山藥機、康得新(*ST康得)的年審業務分別遭證監會立案調查,此3項調查案均尚未結案。
對于此次因*ST康得事件被立案調查的影響,某負責IPO業務的券商人士表示:“近30家被中止審查這是一個非常嚇人的數據,而且還有再融資、可轉債等業務,這可能是公司近幾年來積累的業務都被中止了。”
某瑞華曾服務過的上市公司證券部人員表示:“瑞華的專業能力還是可以的,但公司大了,每個項目團隊在作風各方面都不一樣,部分項目不能代表全部,我們也不好去評論,原來給我們審計時還算比較專業。”對于為何更換會計師事務所,該工作人員起初表示,“領導的決定,不好說太多”,后改稱因為年限屆滿。
生態鏈問題難解
作為證券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會計師事務所被立案調查,甚至被處罰已不是新鮮事。深圳某投資機構專家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不止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問題,而是整個生態鏈條的問題,根源在于收益很大而違法成本太低。”
深圳某負責IPO業務的律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康得新和欣泰電器事件,對于如何界定證券中介機構的勤勉盡責義務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個事件對證券法的修改應該會有一些積極的影響。”
該法律人士稱:“康得新事件為何瑞華到現在才被立案調查,是因為瑞華只承擔一個審計責任,即只根據公司內部形成的會計數據、報表進行審計。實際上如果按照會計準則要求盡到審計業務,并且充分留痕的話,瑞華這邊可能不會有太嚴重后果,因為一旦被坐實,它的資質可能被撤銷的。”
在他看來,證券法中關于對服務機構規定的第173條“極為模糊”,他指出:“當時制定證券法比較早,我國證券市場還不太成熟,一些規定難以落地,只是比較籠統的要求證券服務機構應盡到勤勉盡責義務,但這個義務的尺度怎么界定實務中其實是靠一些行業準則和規定,證券法并沒有做到很好地銜接。”
證券法173條規定指出:證券服務機構為證券的發行、上市、交易等證券業務活動制作、出具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財務顧問報告、資信評級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等文件,應當勤勉盡責,對所依據的文件資料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進行核查和驗證。
記者發現,在會計師事務所被處罰或者立案調查的原因中“未勤勉盡責”也是被提及最為廣泛的原因。“但從專業角度講,瑞華所在康得新事件中肯定難辭其咎”,上述法律人士表示:“作為專業的會計機構應該是有足夠的能力和經驗對數據進行識別,是不是存在虛假披露和遺漏的問題等,不至于這么大窟窿都沒發現,從專業角度講肯定是存在過失的,而且瑞華還提到安排了經驗比較豐富的人員,如果國內前三甲專業機構的經驗豐富專業人員都沒查出問題,那投資者又怎么能發現問題,審計保護投資者的目的又如何能夠達到?”
上述法律人士稱,康得新事件也在圈內引起極大的討論,特別是對證券服務中介機構實務中的“無奈”,他講到:“這個問題雖然是由瑞華引爆,但本質還是一個市場主體問題,即康得新本身的問題占主導,在實務過程中企業對于服務機構處于強勢地位,‘大不了換一家’。”
“為什么這么多公司造假,看這些公司受到的處罰就知道了”,上述法律人士繼續講到:“對康得新已經是頂格處罰了,大家也看到了是什么樣,這是我們認為那么多主體公司可以這么為所欲為的‘免死金牌’。”
深圳某投資機構專家亦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對相關違法違規主體(包括上市公司、中介服務機構),都應該采取極為嚴厲的處罰措施。
09:14 | 機器人引領工業變革 科創板公司為... |
08:36 | 新希望4月份養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 |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