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毅
3月9日,“芯片一哥”中芯國際首次披露月度業績,前兩個月凈利潤同比增長94.9%。在“傳統淡季”,其業績能取得近一倍增長,可見芯片行業的高景氣度以及企業盈利的迅猛勢頭。
截至目前,滬深兩市已有189家中國芯片上市公司披露2021年業績預告,預喜比例高達七成,并且有13家公司業績出現數倍增長,海特高新、國民技術更是預增20倍左右。
除了上市公司自身發布的業績預告外,第三方機構的預測數據也極具參考價值。截至3月9日,券商等機構對185家中國芯片上市公司的歸母凈利潤2年復合增長率給出一致預測數據,其中177家占比95.68%的芯片公司復合增長率為正值,士蘭微、納思達、東芯股份等21家公司復合增長數值率超過100%。
中國芯片上市公司突圍戰取得超強戰績,與我國政策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
早在2010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集成電路產業是國家未來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2011年,先后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2015年至今,更是有若干政策鼓勵扶持關鍵軟件系統、芯片等薄弱領域。2021年發布的“十四五”規劃指出,未來五年,中國力爭在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先進技術領域取得領先的地位。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培育壯大集成電路,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
從產業政策到“十四五”規劃,不難看出,集成電路一直是這些年國家重點支持的領域。在當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凸顯。
我們欣喜地看到,今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多次表述對芯片、集成電路,通信與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與重視。其中山東、安徽和湖南等15個省份在“芯片”領域取得豐富成果并對未來做出規劃,北京、上海和廣東等地則提出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支持與布局。
實現自主可控必須打贏缺“芯”攻堅戰,我國上市公司已經完成率先突圍,芯片產業上下游有了一些可喜的變化,國產廠商得到了更多機會,并開始構建和完善自己的產品生態,產能全線緊缺逐步轉入結構性緊缺階段。
展望未來,筆者認為,受地緣政治影響,全球半導體供需失衡持續時間有進一步延長趨勢。我國芯片上市公司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需要腳踏實地,適時考慮如何提升全產業鏈發展水平。上市公司的首要任務還是要聚焦主業潛心鉆研,動態平衡存量和增量需求,通過持續創新彌補產業鏈的結構性缺口,進而不斷擴大市場份額,用更強壯的臂膀托起“中國芯”。
21:53 | 一汽富維:獲得自主豪華品牌客戶座... |
21:52 | 人工智能快速發展 商業化應用將帶... |
21:47 | 北陸藥業:2024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 |
21:47 | 多利科技: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47 | 宏鑫科技: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47 | 華斯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會決議公... |
21:47 | 晶科科技: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47 | 梅安森:2024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告 |
21:47 | 寧水集團: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47 | 萬興科技: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五次... |
21:47 | 秀強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47 | 鎮海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