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歆
重要的事情至少說三遍!在面對突發性事件時,“撞詞”也是一種態度!
2月7日國新辦舉行發布會,邀請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稅務總局總審計師兼貨物和勞務稅司司長王道樹,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介紹支持疫情防控相關財稅政策,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有關情況。
筆者注意到一個細節,王道樹、余蔚平和潘功勝先后共5次用同一個詞表達觀點——信心,涉及的關注點主要包括經濟未來增長,股市、匯市平穩運行,完成財政指標,落實稅收優惠方面。事實上,“信心”之所以成為高頻詞,是因為面對突發事件,我國經濟和政策空間有著足夠的韌性,股市和匯市等金融市場逐步成熟,監管政策也顯示了及時性甚至是一定的前瞻性。
首先,我國經濟的推動力不是來自于簡單的慣性增長,而是得益于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新動能快速集聚。
本次疫情雖然給部分行業帶來了階段性,部分中小微企業出現了一些暫時性的困難,但是宏觀政策正從財政補貼、稅費減免、暢通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等多個維度為其提供支撐,且這種支撐甚至早在突發疫情之前已經持續了相當的時間。得益于這些政策,中小微企業在疫情中受到的沖擊是階段性的、是可修復的;同時,經濟新動能受到的影響普遍較小,且部分新動能也在需求導向下快速發展,這些因素將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繼續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正如潘功勝副行長所說,從歷史經驗來看,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經濟會較快地回到潛在產出的附近。2003年“非典”時期擾動的是當年二季度的經濟增長,三季度經濟迅速出現了反彈。
統計局數據表明,2019年我國超大市場規模優勢明顯,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9.0%,消費升級發展態勢明顯,投資結構繼續優化且高新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外貿外資逆勢增長……這些數據都顯示出中國經濟的發展張力,以及控制疫情后的發展潛力。
其二,金融市場正在從青春期逐步走向成熟。青春期的優勢在于可塑性強,具備后發優勢,甚至是具有跳躍性增長的能力;而逐步成熟則意味著懂得了擔當與堅守,更具韌性、更為扎實穩健。
一方面,包括監管機構、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等資本市場主體在戰“疫”中主動作為,上市公司不僅捐款捐物,還結合產業鏈、供應鏈優勢生產、提供、運輸防護物資,監管部門除了引導上市公司外,依法提供盡可能的規則便利達成企業的合理訴求;中介機構也創新服務模式幫助企業推進工作。
另一方面,本周的A股市場的整體表現也十分穩健。雖然在開市首日出現大幅調整,但是情緒宣泄后市場迅速企穩回彈,不僅很多股票收復失地,甚至有部分個股創出年內新高。匯市近日則雙向小幅波動,1月份的外匯儲備也是穩中有升。這些表明了以A股為代表的金融市場韌性增強,監管和投資者也逐步走向成熟。
就監管部門的舉措來看,一行兩會、財政部、外匯局聯手出臺30條舉措保障市場流動性,發改委、商務部等多個部委均結合各自的工作持續協調調度、出臺政策措施,這些舉措實實在在的降低疫情對于實體經濟的影響。就投資者表現來看,其心態更加成熟,因此不僅沒有出現此前部分人士擔憂的個股持續大面積跌停,反而很多價值被低估上市公司獲得了更多投資者青睞。
此外,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空間仍然十分充足。畢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我國仍然是少數實施常態化貨幣政策的國家。近年來,央行著力創新和運用結構性的貨幣政策工具,疏通政策傳導機制,包括但不限于信貸工具、票據互換工具、民企債務融資支持工具等等。綜合來看,我國的政策工具箱如同哆啦A夢百寶箱一樣,蘊藏著更多的可能。
筆者認為,面對疫情,信心確實如同口罩一樣寶貴。正如潘功勝副行長所言,金融市場以它特有的方式展現了對政府控制疫情、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信心。筆者相信,實體經濟也有能力戰勝眼前的困難,并實現升級與蛻變。重要的事情,確實應該說五遍!
(編輯 孫倩)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