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平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投資理財意識不斷覺醒,財富管理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整體來看,過去十年的財富管理市場,行業轉型不斷深化,投資品種日漸豐富、投資渠道不斷拓寬、市場化水平持續提升,服務的內涵也隨之得以拓展。
在筆者看來,這一系列深刻變化主要體現為兩個層面:
一是投資者需求日益多元化并將不斷拓展。高凈值人群和中高凈值人群的數量和財富規模持續增長,為財富管理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截至2022年末,我國高凈值人群達230萬人,同比增長12.2%;中高凈值人群達1400萬人,同比增長10.7%。這類客戶群體對財富管理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單純追求高收益,更多的是綜合考慮資產保值增值、風險充分分散、稅務合理優化、家族有效傳承等多元化目標。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和金融科技的高度發展,財富管理人群的結構日益趨于年輕化、普惠化、數字化,這也對財富管理服務的靈活性、便捷性以及個性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財富管理行業的長期發展將受到如下因素影響:一是共同富裕加速推進,普惠需求蓄勢待發。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壯大,更多新增可支配收入有望轉化為有效的財富管理需求,從而帶動財富管理需求規模迅速增長。二是地產投資結構升級,金融資產需求旺盛。未來的房地產市場更多著力于滿足“剛需”和“改善型”居住需求,投資性需求的想象空間明顯收窄,必然促使更多財富管理資產逐漸流向金融市場。與地產相關的優質資產,未來或將更多地通過資本市場以股票債券、公募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地產基金等方式體現其內在的配置價值。三是老齡人口不斷壯大,養老金融亟待創新。隨著老年人口數量日益增長,養老型財富管理需求十分旺盛,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迫在眉睫。該類需求具有鮮明的長期性和穩健性特征,或逐漸成為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期財富管理的核心需求場景之一。四是地緣風險抬升,避險情緒顯著上升。近年來,地緣政治風險升級,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歐美和新興經濟體股市大幅下挫,大宗商品價格逆市上漲。受其影響,全球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財富避險需求走強,資金大幅流入黃金、美元資產、人民幣國債等方向??缇?、跨資產、跨市場的專業性資產配置需求將成為財富管理的重要訴求之一。
二是財富管理模式進入新的創新發展階段。隨著財富管理市場規模持續壯大,結構日趨多元,行業競爭不斷加劇。財富管理機構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創新、服務等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科技創新和監管完善也對財富管理機構戰略布局的靈活性、戰術反應的敏感性提出了新的挑戰。
這就要求財富管理機構必須快速響應和適應客戶需求的變化,提供更加適配的財富管理服務。筆者認為,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四個維度進行探索:
一是服務的綜合性和完整性。通過提供廣覆蓋、專業化、標準化與定制化的財富管理服務,滿足客戶不同階段、不同偏好、不同目標的配置需求,強調綜合性和一站式,追求構建長期穩定的客戶合作關系,培育客戶忠誠度。
二是服務的多樣化和創新性。不斷豐富財富管理的服務產品貨架,根據客戶不同的風險偏好和收益預期,提供與之相適應的服務產品,并通過數字化手段掌握市場變化,接受客戶反饋,迭代優化產品設計和投資策略,提高財富解決方案的市場競爭力與客戶持有期體驗。
三是財富管理渠道的靈活性和便捷性。近年來,財富管理機構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根據客戶的不同理財習慣和偏好進行分類分群,通過靈活性和便捷性的財富管理渠道,提高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應當進一步加大科研與客戶需求的對接,增強客戶便利度。
四是財富管理方案的個性化和差異化。財富管理機構根據客戶不同特征和需求,提供具有高度針對性的差異化財富管理方案,開展及時有效的陪伴服務,隨時調整服務精準度,確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以說,未來二十年,財富管理機構面對的是一個充滿美好前景的藍海市場,同時也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行業格局。須時刻保持行業洞悉力和開放創新思維,才能統籌好戰略和戰術,在正確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作者為長三角科創投資促進會執行副會長)
17:28 | 鉑科新材:公司惠州新型高端一體成... |
17:28 | 彩虹集團:5月15日將舉辦2024年度... |
17:28 | 長飛光纖:累計回購公司A股股份400... |
17:28 | 常青股份:公司尚未開始股份回購 |
17:28 | 超捷股份:截至4月20日公司股東人... |
17:28 | 馳宏鋅鍺:4月份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 |
17:28 | 春秋航空:累計回購公司股份371180... |
17:28 | 慈文傳媒:截至4月30日收盤,公司... |
17:28 | 戴維醫療:關于全資子公司申報醫療... |
17:28 | 甘肅能化:5月15日將舉辦2024年度... |
17:28 | 公牛集團:公司尚未開始實施回購 |
17:28 | 古越龍山:公司暫未實施股份回購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