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穎 見習記者 任世碧
近期,A股對外資吸引力持續增強,越來越多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加碼布局中國市場。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發現,9月份以來北向資金凈流入281.47億元,較8月份269.05億元的凈流入有所增加,系連續11個月凈流入,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合計凈買入額達2894.74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的2089.32億元,連續六年保持凈流入態勢,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總金額則超過了1.5萬億元。
在資金不斷涌入支撐下,A股走出了一波獨立的結構性行情,北向資金持倉量持續上升。進一步梳理發現,截至9月14日收盤,滬深兩市共有2320只個股獲得北向資金持有,占比逾五成,合計持股數量達990.13億股,較8月末的986.19億股增長3.94億股,增幅為0.4%。
對此,分析人士普遍表示,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資本市場運行質量和國際影響力得到顯著提升,外資長期看好中國經濟,長期看好A股,中國資本市場與全球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人民幣資產目前的性價比較高,當前A股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距離歷史平均位置尚且有一定的距離,“增配人民幣資產”是外資的共同策略之一。A股近期慢慢在走平衡格局,這也意味著A股的系統性風險會要小很多,外資凈流入的趨勢大概率仍將持續。
四因素提升A股配置價值
首先,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兩年平均增長6.6%。同時,2021年1月—8月份,貨物出口總值累計完成20951.41億美元,同比增長33.7%,比2019年同期增長30.3%,兩年平均增長14.1%。另外,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這是PMI連續18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之上。國內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為吸引外資持續流入奠定了堅實基礎,人民幣資產配置價值不斷凸顯。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經濟穩健,經濟動力強勁,較快的擺脫疫情,而歐美疫情反復,中國成為全球投資人避風港。中國大力創新創造,使得中國經濟有更加強大的活力,中國經濟成長性很好,經濟結構優化當中,外資看到了機遇。”
其次,人民幣資產性價比較高。截至9月15日,我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報收于2.88%,較上年末下行0.26個百分點;同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報收于1.28%,較上年末上行0.31個百分點。10年期國債中美利差達到160個BP。
盤和林表示,“中國審慎的貨幣政策使得金融風險降低。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過度使用寬松政策,歐美零利率下繼續推進購債刺激,這使得人民幣升值預期比較強烈,外資在匯率升值和利差雙重吸引下,積極參與人民幣資產的投資。”
其三,A股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數據統計顯示,中國資本市場已成長為世界第二大市場,A股總市值超過80萬億元,上市公司接近4500家,商品期貨、債券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開放程度日益提升。截至9月15日,A股動態市盈率為19.21倍,均低于同期道瓊斯工業指數26.53倍、標普500指數27.45倍等境外主要指數估值水平。
盤和林進一步補充道,“相對于高位美股,中國A股資本市場估值相對來說較低,具備提振空間,而且中國國內外資占比還不是很高,有很大提升空間。”
其四,A股公司對投資者的回報呈逐年上升趨勢。2020年度A股總分紅預案首次突破1.5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已連續4年分紅總額突破萬億元大關。隨著業績的穩步增長,2021年度的分紅總額有望再上臺階。
盤和林還表示,“未來北向資金還會繼續流入,只要我們堅持經濟結構優化,推進資本金融的開放,推進穩健的貨幣政策,外資將持續押注中國經濟增長當中。”
北向資金扎堆非銀金融等八行業
在中國市場持續開放的背后,中國資產尤其是中國優質資產對外資的吸引力還是非常高的,外資也用實際行動肯定了部分中國優質資產的核心價值。
進一步統計發現,截至9月14日,上述769只個股中,有110只個股月內北向資金增持數量超1000萬股,紫金礦業北向資金持股數量達115255.52萬股,較8月末增長39696.05萬股,增幅達52.53%,銅陵有色、太平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輪船、中國聯通、陜西煤業、工商銀行、美的集團、海通證券等10只個股在此期間北向資金增持數量也均逾5000萬股。
從持股比例來看,上述個股中,截至9月14日,有114只個股北向資金持股比例超5%,科博達、八方股份、三花智控等3只個股北向資金持股比例均超20%,分別為29.91%、22.92%、20.28%,珀萊雅、洽洽食品、先導智能、上海機場、美的集團、中國外運、宏發股份、金域醫學和萬華化學等個股北向資金持股比例也均在15%以上。
其實以QFII為代表的外資也在持續增持A股。據半年報數據顯示,QFII在2021年二季度繼續加倉A股1.05億股,共現身517家上市公司流通股股東,合計持倉數量為121.40億股,持倉總市值3148.39億元。
從行業來看,上述9月份以來獲北向資金加倉的769只個股主要扎堆在非銀金融、銀行、交通運輸、房地產、建筑材料、食品飲料、醫藥生物、有色金屬等八大行業,9月份以來北向資金增持個股數量占行業內成分股總數比例均超20%。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記者表示,“從北向資金加倉行業來看,配置方向主要偏向于估值合理、業績良好的方向,對于新能源、半導體等估值較高、漲幅過大的行業短期處于回避,而這也符合北向資金偏向于‘價值’投資的理念。而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海內外較為寬松的宏觀環境為北向資金持續凈流入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國內上市企業整體質量較為優質,使得海外機構偏好于人民幣資產。”
持有類似觀點的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助理劉寸心表示,“9月份以來,北向資金加倉品種集中在具有三方面特性的行業和個股:其一,受經濟和疫情影響較大的建筑材料、交通運輸、銀行等行業,這些行業中個股破凈現象非常明顯,行業剛經歷過最艱難的時刻,隨著疫情的逐漸恢復,行業景氣度有望持續提升,迎來反轉機會。其二,目前因為消費不及預期以及集采政策變化等短期因素導致股價大幅度回調的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等行業,其中食品飲料受益于人口老齡化、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三胎放開等長期利好,是未來業績增長較為確定的板塊,因此短期回調反而是布局良機;醫藥生物則仍需觀察整體政策對行業的影響,若政策力度持續加大將會再次降低企業整體估值,但醫藥行業長期的需求是較為確定的,長期來看仍有溫和成長的機會。其三,受益于供需錯配和全球流動性寬松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有色金屬板塊,目前有色金屬板塊正處于高景氣和業績釋放周期,從而帶動了有色金屬板塊的持續上漲。”
配置機會方面,陳靂表示,“北向資金更多是采用‘網格買入法’的方式來實現資產配置,在宏觀環境不發生大的改變情況下,通常是越跌越買,因此可以看到北向資金主要流向這類漲幅較小的方向,但該方法不適合普通投資者。普通投資者更需要從國家政策、行業前景、當前整體估值等多方面考慮。”
表:9月份以來北向資金增持數量超1000萬股且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個股
制表:任世碧
(編輯 白寶玉 策劃 趙子強)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