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額同比大增160%
本報記者 許潔
港股回購浪潮仍在持續,10月19日晚間,超過40家港股上市公司發布回購公告。《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同花順數據發現,從10月19日至10月20日記者發稿,有44家港股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共計耗資約5.84億港元,其中,藥明生物以2.36億港元位列第一,友邦保險位居第二,太古股份、京東健康緊隨其后。
此外,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港股已有202家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2021年同期為157家,同比增長約29%;回購總金額達750億港元,2021年同期為288億港元,同比大增160%。
從數據來看,騰訊控股無疑是回購大戶,年初至今回購金額達245億港元,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僅為26億港元。騰訊控股不但成為今年以來港股回購金額之最,也達到其歷史上的回購金額之最。
澳洲資深注冊會計師謝宗博表示:“目前,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購金額已經創下了港股自2002年有回購數據以來的最高紀錄。其中金額最大的就是騰訊控股,其去年同期回購金額只有26億港元,今年的回購金額漲了近十倍。”
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名中的藥明生物回購活躍,也是前十名中唯一一家生物技術類公司。從10月初至今,藥明生物共有9次回購,斥資17.72億港元。“藥明生物大手筆回購還挺令人意外,因為其自有現金流看起來并不是很充裕。”和合首創(香港)執行董事陳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那么,騰訊控股后續會不會繼續回購?現金流是否足以支撐?騰訊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已進入財報靜默期。”
謝宗博表示:“上市公司在做出股票回購的決定時,要重點考慮資金來源,必須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回購,回購的比例要適中,不能對公司的經營和資金流造成影響。有的公司回購之后,本身的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等指標與回購前沒有大的改善,反而因為回購導致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明顯下降,這樣不僅沒有起到維護股價的作用,甚至還會進一步拖垮公司業績,影響市值。”
除了提振信心,港股上市公司回購還會對投資者帶來怎樣的影響?陳達直言:“港股公司回購的含金量其實很高。因為港股市場回購的這部分股票要全部注銷掉,不再流通,其實是直接回報股東的一種方式。”
對于港股市場火熱的回購現象,謝宗博提醒稱,“企業做出股票回購的決策,必須做好保密工作,防止相關利益方利用回購行為來實現非法利益。監管部門應對上市公司實施股票回購設置財務門檻,避免公司有不切實際的回購行為。”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