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10月份主要經濟數據顯示,工業和服務業運行平穩較快增長,消費和投資企穩回暖,生產要素趨于活躍,發展的新動能持續增強。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王靜文認為,10月份工作日較上年同期少2天,在這種情況下工業生產仍能保持快速增長,顯示出工業增長的強勁勢頭。雖然10月制造業增加值環比回落0.1個百分點,但仍是三大門類中最快的。結合企業利潤和庫存看,這意味著工業企業已進入主動補庫存階段,有利于生產繼續擴大。同時,從目前情況看,歐美疫情二次暴發之后,生產會繼續受阻而需求因素仍在,將會繼續加大從中國的進口規模。
對于今年后期經濟表現,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今年出臺的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的效用后期還會繼續發揮。四季度增長可能比二季度、三季度還會有進一步加快。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和機構人士表示,經濟景氣度繼續上行,展望今年后期,消費、投資、出口均仍有支撐。
同日,商務部數據顯示,前10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00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10月當月,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18.3%,連續7個月實現同比增長。這表明外國投資者繼續看好中國,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多項經濟指標持續回暖
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多項經濟指標持續回暖。具體來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保持在6.9%的較高水平,且環比增長0.78%。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7.4%,比9月上升2.0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3%,比9月的增速加快1.0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68%。1~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8%,比1~9月的增速加快1.0個百分點;10月環比增長3.22%。
同時,規模以上41個大類行業中有34個實現增長,占比超八成。
在統計的612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當中有427種實現了增長,占全部工業產品的比重接近七成。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18個大類當中有17個實現了增長,其中有9個大類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
付凌暉表示,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經濟增長面在拓展,恢復過程中的不平衡狀況在改善,增長勢頭進一步鞏固。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連續3個月高于去年同期值,顯示生產供給端增長勢頭強勁。隨著疫苗研制與投入使用提速,居民收入繼續提高,預計服務業加快恢復趨勢有望延續,進而帶動消費增速繼續加快。但疫情沖擊嚴重且國內宏觀對沖政策較為克制,居民收入整體改善力度有限,以及房地產銷售維持高位對消費的擠占效應猶存,消費回升高度仍不宜過度高估。順周期的制造業投資增速穩步回升,成為投資邊際修復的重要力量。
四季度經濟增速
有望進一步加快
“穩就業”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新增就業目標。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丁守海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就業形勢平穩復蘇,有些指標表現還好于預期。從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來看仍處于歷史的中高位,說明生產的快速反彈仍在持續。
丁守海指出,此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城市就業市場受影響更大。10月,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傳遞出大城市就業市場加快修復的信號。“高端產業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多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就業市場復蘇加快將帶動就業質量的提升。”
付凌暉表示,10月份,全社會客運量降幅明顯收窄,貨物運輸貨運量加快,全國高速公路運營狀況持續改善,企業用電增長也在加快、在改善,這說明經濟運行的活躍度在提升。
對于四季度經濟表現,付凌暉認為,今年來出臺的一系列助企紓困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的效用還會繼續發揮。根據這些因素初步判斷,四季度增長可能比二季度、三季度還會進一步加快。中國經濟保持持續穩定恢復、實現全年的預期目標,有基礎有條件。
王靜文預期,四季度GDP增速有望回到5.5%左右,全年則會達到2.2%左右。從機構公布的預測數據看,也有不少機構預期四季度經濟增速能夠達到6%以上。
10:25 | 吳清: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 |
09:51 | 重磅!降了! |
09:51 | 吳清:今天就會發布! |
09:14 | 機器人引領工業變革 科創板公司為... |
08:36 | 新希望4月份養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 |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